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外科理例

> 卷四 鬓疽一百十一

鬓疽一百十一

痛或发热者。祛风清热。 痛发寒热或拘急者。发散表邪。 作脓 痛者。托里消毒。 脓已成作痛者。针之。 不敛或脓清者。宜峻补。 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并用托里。 一人患此。 痛作肿。发热。以小柴胡汤加连翘金银花桔梗。四剂而消。(此因症 一人因怒后鬓际肿痛。发热。以小柴胡汤加连翘金银花天花粉、四剂根畔俱消。惟疮头作痛。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脓熟。针之。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此因情也。) 一老肿痛发热。脓清作渴。脉软而涩。此气血俱虚也。欲补之。彼见作渴发热。乃服降剂。果作呕。少食。复求治。投六君子汤四剂。呕止食进。仍用补药。月余而愈。(此因症与脉也。)夫患者脏腑气血上下虚实。(详见溃疡作痛第十三条。)况阴症似阳。阳症似阴。(治论见外科心法)岂可以发热作渴而遂用寒凉之剂。常治患者正气虚。邪气实。以托里为主。消毒佐之。正气实。邪气虚。以攻毒为主。托里佐之。正气虚。邪气实。而专用攻毒则先损胃气。宜先服仙方活命饮。托里消毒散。或用灸法。俟邪气退。正气复。更酌量治之。 大抵正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盖邪正不并立。一胜则一负。其虚不待损而自虚矣。若脑疽疔毒。及患在四肢。必用灸法。拔引郁毒以行瘀滞。尤不可专于攻毒。诊其脉而辨之。 庶不有误。 一官肩患毒。发热恶寒。大渴烦躁。症似有余。脉虽大而无力。却属不足。用当归补血汤治之。(此凭脉也。) 一人脓熟不溃。胀痛。针之而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而愈。凡脓熟不溃。血气虚也。若不托里。必致难瘥。 一人作脓 痛。发呕。少食。以仙方活命饮一剂而止。以六君子加当归桔梗皂角刺溃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脓清不敛。以托里散加五味麦门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嗜酒与煎爆。年五十余。夏初左丝竹空穴忽努出一角。长短大小如鸡距而稍坚。予此少阳所过。气多血少。未易治也。须断肉味。先解其食毒。针灸以开泄其壅滞。彼不听。以大黄、朴硝、脑子等冷药盒之。一夕豁开如酱蚶。径三寸。二日后蚶中溅血高数寸而死。因冷外逼。气郁不得发。宜其发之暴也如此。(此凭症也。) 一人肿痛寒热拘急。脉浮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表症悉退。更以托里消毒散溃之而安 一人 肿痛甚。发寒热。服十宣散愈炽。诊之脉数而实。此表里俱有邪也。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大黄二剂少愈。更以荆防败毒散四剂而消。 俞黄门年逾三十。冬患鬓毒。肿 烦躁。便秘脉实。此胆经风热壅上也。马氏曰。疮疡不利者。大黄汤下之。一剂便通疮退。更以荆防败毒散(七)二剂。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而愈。(此凭症脉也。) 一人头面 肿作痛。时仲冬。脉弦紧。以托里温经汤汗之而消。 赵宜人年逾七十。鬓疽已溃。 肿痛甚。喜冷。脉实便秘。东垣云。烦躁饮冷。身热脉精神昏闷者。脏腑实也。以清凉饮(二六)肿痛悉退。更以托里药三十余剂而平。(此凭脉症机按。前疽虽出少阳血少之分。然症与脉皆属于实。故年壮者用泻剂之重。老年者用泻剂之轻。若拘以年老。或守其经禁。而投补剂。实实之祸杂免矣。

返回目录 >> 《外科理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