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退思集类方歌注

> 退思集类方歌注 〔附〕甘寒补气汤

〔附〕甘寒补气汤

(喻嘉言《医门法律》) 治中寒服前药后,诸证尽除,但经络间微有顽痰药服之不能通快者,第五方用此。 人参 麦冬 白芍(酒炒各一钱) 黄 (蜜炙一钱二分) 生地黄(二钱) 甘草(炙七分) 丹 附姜白通(汤)治中寒,吐泻厥冷身无汗。还须艾炷灸关元,(脐下一寸五分名“气海”,二行其严令,埋没微阳,肌肤冻裂,无汗而丧神守,急用附子干姜,加葱白以散寒,加猪汁引入阴分。然恐药力不胜,熨葱灼艾,外内协攻,乃足破其坚凝。少缓须臾,必无及矣”)魄汗淋漓阳外亡,但将附子干姜唤,(名附姜汤)此即前方除去葱,专主回阳勿兼散。(其人肾阳素扰,腠理素疏,阴盛于内,必逼其阳亡于外,魄汗淋漓,脊项强硬,用附子、姜、猪胆汁,即不可加葱及熨灼,盖恐助其散,令气随汗脱,而阳无由内返也。宜扑止其陡进前药,随加固护腠理。不尔,恐其阳复越也。)寒邪入中必伤营,当归肉桂宜参赞附姜归桂汤 附、姜专主回阳,而其所中寒邪,必先伤营血,故服附姜汤后,即须当桂,以驱营分之寒,才得药病相当也。)俾得阳和阴少衰,附姜归桂参甘(汤)灌。(服后,阳气将回,阴寒少杀,即须加入人参甘草,调元转饷,收功帷幄。不尔,姜、附直将犯上无等,必堕前功也。)利止身温汗亦收,辛温平补汤宜按, 术芍味入前方阴阳毋间断。(服附姜归桂参甘汤二三剂后,觉其阳明在躬,运动颇轻,神情颇悦,、五味、白芍白术大队阴阳平补,不可歇手。盖重阴见 ,浪子初归,斯时摇摇若怠缓不为善后,必堕前功也。)经络之间微有痰,休养其阴痰乃涣,甘寒补气(汤) 甘, 地芍丹梨竹爨。(用平补后,已示销兵放马,偃武崇文之意。兹复有顽痰留积经但宜甘寒助气开通,不宜辛辣助热壅塞。盖辛辣之味,始先不得已而用其毒,今阳既安即宜休养其阴,故但宜甘寒补气,缓缓调之,斯为善后之计耳。)次第编成共六方,嘉费深心纂。长沙《猝病论》虽亡,从此寻求思过半。(汉张仲景先师着《伤寒论》十卷传经阳病,《猝病论》六卷,治猝暴阴病。生民不幸,《猝病论》当世即已失传。嗣后辈出,从未有阐扬之者。惟韩祗和于中寒一门,微有发明,诲人以用附子干姜为急为仲景之徒矣。清季喻嘉言尚论仲景《伤寒论》,凡于阴病见端,当以回阳为治者,之。乃复着《阴病论》,并度金针,畅言妙蕴,观其所订六方,次第精详,深合仲景心且《猝病论》亡,难以征信。然取《伤寒》《金匮》治虚寒之方绎之,见治热病杂病者,用药且若此,而治暴病中寒之说,可深信不疑矣。嗟乎!猝中寒邪,阳微阴盛,急之候,设非姜、附之猛,斩关直入,何以迅扫阴氛,挽回阳气,百中能有一活耶来,霍乱盛行,顷即肢冷脉伏,面青音哑,旋见烦躁而死。虽当夏暑,讵非阴邪入中三危证乎?余有感于斯,故纂喻氏方论,约编歌诀,表彰厥功,以鉴世之得失,且以自警也

返回目录 >> 《退思集类方歌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