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退思集类方歌注

> 退思集类方歌注 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治湿家身烦疼。 麻黄汤原方加白术四两。 麻黄发汗之峻剂,监以桂草斯无弊。(麻黄开窍发汗,性最猛烈,故以桂枝监之,不使其大汗亡阳,甘草和之,不使其劫阴脱营,如驭马防其放逸耳。)麻黄入肺杏入心,发汗必通营与卫。(麻黄轻清入肺,杏仁重浊入心。仲景治太阳初病,必从心营肺卫立方也。)先煮麻黄取力专,(麻黄先煮,取其力专,不仅为去上沫已也。)不须啜粥恐留滞。(不须啜粥,恐留恋麻黄之性也。)减去大枣生姜,恐碍杏麻升降制。(仲景发汗方中,每加姜、枣,此不用者,以生姜横散解肌,碍麻黄之上升,大枣缓中腻膈,碍杏仁之下降故耳。其精切又如此。)要知麻桂性辛温,仲景原为风寒制。无论伤寒与中风,卫实麻黄表虚桂。(麻黄汤治卫实,桂枝汤治表虚,在有汗无汗上分,不在风寒上分也。)后人妄用治温暑,无怪下咽人即毙。(麻黄桂枝二方,原为冬月即病之正伤寒而设,后人误以之治温暑,无怪乎下咽即毙也。)伤寒初病在太阳,头项强痛此经系。(头项强痛,为太阳经的证。)发热恶寒无汗喘,脉浮而紧麻黄谛。(以上为麻黄汤的证要诀。麻黄治无汗,杏仁治喘,桂枝治恶寒,甘草和诸药,无一味不紧切,故谓“经方”。)寸关浮弱(表虚)尺迟微(里虚),误汗亡阳祸不细。 (若浮弱微,非麻、桂温通关节,宣发寒邪不效。虚者,同补气血药服。)冷风哮嗽还堪济。(冷风哮证,由风寒客于背俞,屡止屡作,用此散寒利肺最效。病哮喘,虽服麻黄而不作汗也。)《金匮》麻黄加术汤,湿家身体烦疼诣。(湿外盛者,阳必内郁,故烦疼也。)寒湿在表汗之宜,麻术相须功益济。(麻黄得术,自不至于过汗;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此治寒湿在表之正法也。)发散方中白术加,海藏神术(汤)从此例。(发散方中加白术,洁古谓之“开鬼门”。王海藏仿此意而制神术散,以代麻、桂,自云神妙。)安道辨论颇精明,(王安道着《医经溯洄集》,辨伤寒温热甚悉。)《活人》加减休拘泥。(朱肱《类证活人书》载夏至后用麻黄汤,须加知母石膏黄芩,后学多宗其说,亦见之不明,可见暑湿何可更用麻黄。) 此乃伤寒第一方,读书勿被书瞒蔽。(旭高按∶麻黄汤或谓专治伤寒,或谓通治杂病,只缘未识正旨也。若知明为寒伤营之主剂,非惟温暑不取用,即邪浅在卫,亦何至于误用。而凡寒邪在营者,何不以通用也。)

返回目录 >> 《退思集类方歌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