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推拿抉微

> 第四集·治疗法 胀满

胀满

经曰∶足太阴虚,则鼓胀。又曰∶胃中寒则胀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陈飞霞曰∶夫胀满者,腹胀气满也。因于脾肺不能健运,所以作胀也。有虚胀、寒胀、实胀、热胀。大抵虚胀、寒胀十之八九,实胀、热胀十之二三。盖实热之证,人所易见,或因伤食,或因伤寒入里,所以易知而易治。虚寒之证,由中气衰弱,脾气不化而胀,所以难见而难医。若以虚寒之胀,而误为实热之胀治之,其变有不可胜言者矣。虚胀者,或因吐泻之后,或因服药攻下太过,致成腹胀者。宜温中调气,浓朴温中汤;若虚而兼寒者,加桂附。实胀者,腹中原有食积,或因饮食过饱,固结于中。外证,则胃口胸前高胀,身热口渴,倦卧不语,腹痛微喘,目闭不开,俨然虚极之象。小儿此证最多而难识。昧者不为详审,见其四肢不举,口闭不开,误以为慢风,而用宁神导痰之药,十中十死,无一活者。不知大实有羸,即此是也。急宜下之,集成沆瀣丹、集成三仙丹同服。热胀者,或伤寒热邪入里,大便闭结,小便短赤,浑身壮热,面赤烦躁,集成沆瀣丹。寒胀者,由中气素寒,冷滞郁结,无身热口渴,面唇青,手足厥冷,气喘腹胀。先以塌气丸消之,复以异功散,调其脾胃。 凡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者,轻则荆防败毒散升散之,重则集成沆瀣丹微利之。疮出胀消者吉,不出者凶。经谓脏寒生胀满者,盖脾为阴中之至阴,如脾湿有余,阳火不能施化,如土之久于雨水,则为泥矣,岂能生育万物。必待和风日暖,湿去阳生,自然生长也。凡此宜以辛热之药运用之可也。经谓下之则胀已。此以湿热饮食有余,脾胃素实、形体气质壮实者言之也。若脾虚内寒,而气不能运精微,以成胀满者,只宜以甘温补脾为主,少佐辛热,以行壅滞之气。庶使脾土健旺,胀满营运,斯可愈矣。此经之所谓塞因塞用,用从治之法耳。医者不察,惟执下之胀已,急于获效;病者喜以下药,以求痛快。不知暂快一时,则真气愈伤,胀满愈甚,去死不远矣。 浓朴温中汤 治胃寒心腹胀。 川朴(七分) 陈皮(一钱) 黑姜炭(一钱) 茯苓(一钱) 草蔻仁(六分) 木香(五分) 炙甘草(一钱) 虚兼寒者,加熟附子肉桂生姜少许。 《集成》塌气丸 治寒郁结,肚腹虚胀。 胡椒全蝎尾(去钩子,洗净炒干) 上以胡椒略去皮去净一两,炒过,和蝎尾碾末,面糊为丸,极小。每服一二钱,陈皮汤送下。 沆瀣丹(见前伤湿方内) 《集成》三仙丹 五灵脂(二两) 广木香(五钱) 巴豆仁(四十粒,去净油) 醋打曲糊为丸绿豆大,朱砂为衣,量儿大小服之。 异功散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党参(一钱) 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荆防败毒散 芥穗(一钱) 防风(一钱) 连翘(一钱) 枳壳(七分) 升麻(五分) 薄荷(一钱) 羌活(七分)独活(五分) 粉葛根(一钱) 木通(一钱) 金银花(一钱) 黄芩(一钱) 川芎(五分) 栀子仁(一钱)甘草(一钱) 上身肿,加葱三茎;下体肿,加灯草十茎,清水煎服。 涂蔚生曰∶陈飞霞谓虚胀,或因吐泻之后,或因攻伐太过,致成腹胀。然吐则伤阳,泻则伤阴,而攻伐之足以伤阳伤阴,亦无异于吐泻。阴阳既形损伤,则滋阴补阳,即不容或已,岂容再施消导者哉?查浓朴温中汤原方,多系破气之药,于此证未免失宜。余以为宜用六君子汤,稍加木香为佐,既无虚虚之患,又无实实之嫌。临时能因其寒热,而加桂附归芍枳查芩连等味,而虚寒实热之胀,亦无不左宜右宜也。

返回目录 >> 《推拿抉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