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推拿抉微

> 第三集·治疗法 霍乱

霍乱

经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又曰∶连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陈飞霞曰∶夫霍乱之病,起于仓卒,其证挥霍扰乱,无有宁止,故名霍乱。多因夹食伤寒,阴阳乖隔,上吐下泻,而烦躁闷乱者是也。盖人有三焦,上焦受纳水谷,主入而不出,中焦腐化水谷,流行于五脏六腑,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故邪在上焦则吐,邪在下焦则泻,邪在中焦则上吐下泻。凡霍乱得吐泻,则邪气上下得出,陈 尽出,而吐泻自止。乃有上不得吐,下不得泻,为干霍乱,又名绞肠痧。其病因脾胃之邪,无从而出。若加喘满作搐者,十不救一。其有上吐下泻者,当分寒热治之,亦宜止其乳食,恐其增痰也。故霍乱饮水汤,不必与之,以其助胃邪故也。宜藿香正气散。 有先泻后吐者,乃脾胃虚寒,故先泻白水,而吐亦不多,气缓而神色不慢,额上有汗,六脉沉细,此为虚冷,宜温之,六君子汤;不愈,则理中汤,加藿香木瓜各一钱。有先吐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故喘促唇红,面赤口渴,脉洪而数,宜和之,五苓散加藿香。其干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最为危迫。速用盐汤探吐之,必待其吐出宿食积痰,然后用药。或以针刺十指甲旁,令出血,或刺膝中名委中穴,出血即解。然后用藿香正气散。 《集成》藿香正气散(见前呕吐方内) 六君子汤(见前咳嗽方内) 仲景理中汤(见前泄泻方内) 五苓散(见咳嗽方内) 涂蔚生曰∶五苓散为治寒水不化之热剂,义已见前。飞霞引治热症霍乱,仍为误也,医者须当审慎。查上吐下泻为霍乱,吐泻不得为干霍乱,吐泻而兼腹痛者,方为绞肠痧,宜用针刺法,刺手十二井最效。手少商在大指内侧,离甲爪角如韭叶许。手商阳在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手中冲在正面中指端,去爪甲韭叶许。手关冲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韭叶许。手少冲在小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手少泽在小指外侧,去爪甲角五分。两手合共十二穴,故名十二井穴。夫霍乱虽由于实邪扰害中土者多,而虚寒侵犯中土者,亦复不少。藿香正气散,既纯系一派消导攻散之药,靡不误事。欲求其一明 稳健之法,则莫如折中于仲景,仲景之霍乱论曰∶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而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虽其后随出四逆汤与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法,而霍乱之提纲治法,究不外是。余本此法以为延医,从未误事。盖脾土既因寒邪上下分争之剧,而发生泄泻。则正气自虚,而寒邪愈实。扶土以安中宫,则邪退而吐泻自止。其热多欲饮水者,以脾土不能化水,水津不能四布也,故主苓泽以利之,桂枝以化之。使其津生水布,而渴自止。其寒多不用水,而用理中汤者,以水津虽能上升,而温化之力太差,尚使水液下注也。故主白术以燥之,干姜以温之,使虚寒消尽,而吐泻自愈。若其所谓先吐后泻,乃脾胃有热,而主以五苓散加藿香,是诚为盲人引渡者也。夫既曰有热,则宜治以清凉。而五苓散为治寒水不能利化,水阴不能上达,始行发热作渴之热剂,岂可以之治有热作呕者乎? 即加藿香,而藿香亦为宣去恶气之药,于热毫无干涉。余遇此症颇多,其寒湿兼滞者,则用五苓散理中汤以治之。其为上热下寒之霍乱,每以六君子汤,加黄连生姜治之得愈,轻者则只以小半夏汤加黄连。其黄连分量,亦须与参术相等。盖热在上,而治热宜求乎上,寒在下,而治寒宜求乎于下。虽热寒互相为用,而药性各循其经,不相冲突,斯则亦相克相济之道也。 仲景四逆汤 干姜(一钱) 附子(五分) 甘草(一钱) 仲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甘草(一钱) 附子(三分) 干姜(一钱) 将药煎好,以猪胆汁入尿掺入服之。 六君子汤(见上) 小半夏汤(见前咳嗽方内)

返回目录 >> 《推拿抉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