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总论 十剂

十剂

宣∶可去壅,姜、橘之属是也。故郁壅不散,宜宣剂以散之。有积痰上壅,有积瘀上壅,有积食上壅,有积饮上壅。(宣,涌吐之剂也。经曰∶高者因而越之。又曰∶木郁则达之。以病在上,而涌吐之也。若瓜蒂散、姜盐汤、人参芦、藜芦之属。) 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故留滞不行,宜通剂以行之。(此中有发汗证。)痹留也(通,疏通之剂也。如小便滞而不通,宜通草琥珀、海金砂之属。月经滞而不通,红花桃仁五灵脂之属。凡诸通窍亦然。) 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鹿肉亦可。)故羸弱不足,宜补剂以扶之。有气弱,有血弱、有气血俱弱。(补,滋补之剂也。不足为虚,经云∶虚则补之。如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气、血俱虚用八珍、十全大补之属。又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盖药味酸、苦、甘、辛、咸各补其脏,故此为云。虽然善摄生者,使病去而进以五谷,此尤得补之要也。) 泻∶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故闭结有余,宜泻剂以下之。有闭在表,有闭在里,有也。有余为实,经曰∶实则泻之,实则散之。如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之属。) 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故涩则气着,宜滑剂以利之。有经涩,有小便涩,有大便涩。(滑,滑利之剂也。《周礼》曰∶滑以养窍。如大便结燥、小便淋涩,用火麻仁之属。) 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故滑则气脱,宜涩剂以收之。前脱者遗尿,后脱者遗屎。阳脱者自汗,阴脱者失精失血。(涩,收敛之剂也。如大便频泻,宜肉豆蔻诃子之属。 小水勤通,宜桑螵蛸益智之属,冷汗不禁,宜黄耆、麻黄根之属。精遗不固,宜龙骨牡蛎之属。血崩不止,宜地榆阿胶之属。 燥∶可去湿,桑根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绿豆亦可。)故湿则为重,宜燥剂以除之。 有湿在上,有湿在中,有湿在下,有湿在经,有湿在皮,有湿在里。(燥,除湿之剂也。如夹食致泻,停饮成痰,宜白术苍术茯苓半夏之属。肢体浮肿,胸腹胀满,宜桑白皮大腹皮赤小豆之属。又沉寒痼冷,吐利腥秽,宜高良姜附子、川椒之属。非积寒冷之症,不可用也。 湿∶可去枯,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是也。故枯则为燥,宜湿剂以润之。有减气而枯,有减血而枯。(湿,润燥之剂也。与滑虽类,略有不同。经曰∶辛以润之,盖辛能散气,能化液故也。若夫硝石性虽咸,本属真阴之水,诚润燥之要药。人有枯涸皴竭之病,匪独金化为然,亦有火化乘之,非湿剂莫能愈也。 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故怯则气浮,宜重剂以镇之。神志失守,惊悸不宁。 (重,镇固之剂也。如小儿急惊,心神昏冒,宜金银箔朱砂丸之属。伤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宜赤石脂禹余粮汤之属。 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故实而气蕴,宜轻剂以扬之。腠理闭闷,噎塞中蕴。 (轻,散扬之剂也。如寒邪客于皮肤,头疼身热无汗,宜麻黄汤、升麻葛根汤之属。)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