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卷之十一 蟾蜍

蟾蜍

(俗称癞虾蟆) 味辛,气凉。属土与水。微毒。状同虾蟆,形独胖大。(又呼石蚌。) 背多痱磊黑癞,腹有八字丹书。不解声鸣,不能跳跃。行极迟缓,得此才真。卑湿处生,阴雨时出。五月五日,收取阴干。东行者良,炮制过用。治小儿洞泻下痢,炙研水调吞之;疗大人跌扑损伤,活捣泥烂 上。风淫生癣,烧灰和猪脂敷;瘟疫发斑,取汁搀井水服。煨熟啖杀疳蚀成癖,(小儿疳瘦成癖几危者,取蟾蜍去头皮脏腑,以桑叶包裹,外加浓纸再裹,火内煨熟,日啖二只,十余日全愈。若口渴咽梨汁解之。)作脍食驱犬咬发狂。一切鼠 恶疮,末敷亦自消释。肪涂玉软滑易截,(如肪得不多,取肥者锉,煎膏涂之,刻石如蜡。凡玉器奇巧者,固难琢工多,非此肪及昆吾刀不能刻也。)脑点眼明澈胜常。粪取状如槟榔,敷诸疮毒亦验。(蟾食百虫,故亦杀诸毒也。)眉间白汁,乃名蟾酥。刺取之时,先防射目。(沾之即瞎。)针穿桑叶遮隔,连刺凭射叶间。拌豆粉晒干,为外科要药。搀膏和散,去毒如神。 一种虾蟆,腹大身小。背有黑点,呷呷声鸣。跳接百虫,举动极急。与蟾蜍自别,故名立亦殊。《本经》云∶虾蟆一名蟾蜍,误矣。主邪气破坚血可用,解结热贴痈肿当求。 仍有数名,亦各品类。形纯青嘴尖者名青 (音蛙,)杀痨虫尸疰;背拖黄腹细者名金线蛙,退时疫瘟黄。(病患面赤项颈大者名虾蟆瘟,服此极效,曾活数人。)并捣汁水调,须空腹顿饮。长肱背绿者名石鸭,大腹脊青者名水鸡。二煮烹之,味最爽口。浙东闽蜀,俱为珍馐。 疳瘦能调,虚损亦补。尤宜产妇,女科当知。 又蝌蚪子,系虾蟆子。初曳肠水,除草上如索缴缠;渐见点日,逐黑深似豆磊粒。春来水暖,鸣以聒之,乃谓聒其子也。书云∶鳖影抱虾蟆,声抱者是焉。始出色黑头圆,有尾无足;稍大足生尾脱,聚伙成群。俗呼虾蟆粘,亦入方药用。子正黑多取,合桑椹染须,永不皓白;(详载桑根白皮条中。)形已成烂捣,为火疮敷药,绝无瘢痕。其卵得之,亦主明目。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