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卷之五 粟米

粟米

新则味咸,陈则味苦。气平、微寒。无毒。在处俱种,北地尤多。日舂为粮,呼曰小米。丹溪云属水与土,因而用养肾调脾。须分新陈,才索效验。新粟米养肾气不亏,去脾热常益中脘;陈粟米止泄痢分渗,却胃热大解渴消。舂为粉,理气劣食停,仍止呕逆;蒸作糗中热渴,更实大肠。泔主霍乱转筋,顿饮数升立愈。臭泔除烦渴驱热,酸泔洗疮疥杀虫。糯粟收摘略迟,经栽秫米即此。解寒热,利肠胃,杀疥毒,疗漆疮。煮粥炊饭最粘,捣饧造酒极妙。但动风壅气,切不宜食多。 又种黍米甘温,芦苗似粟非粟。由大暑布种,故以黍佥名。酿酒捣饧,亦同糯粟。肺病宜食,(孙思邈云∶肺家谷也。) 益气补中。食多昏五脏贪眠,食久缓筋骨绝脉。小儿食足难健步,猫犬食脚忽偏斜。倘资充餐,务防所忌。相类青粱白粱黄粱。味俱甘微温,粒比粟颇大。夏食清爽,因名曰粱。古称膏粱之家,亦缘食美而养浓也。但损地力收少,以致种者罕稀。调胃和脾,力倍诸谷。青白略次,惟与黍相同。北人名乌,南人名。但农家不甚珍此,惟略种以备荒年。为饭不粘,亦益脾胃。 (谟)按∶天生五谷,俱能养人。其甚益胃补脾,无过粳与粟也。日资食用,诚寄死生。 盖因得天地中和之气最多,与造化生育之功相等。非比他物,可以名言。故今南人食粳为常,北人食粟不缺。虽云地方种莳相宜,实亦本诸此也。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