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卷之五 小麦米

小麦米

味甘。带皮气寒,去皮气热。诸处皆种,四气俱全。盖秋种冬长,春秀夏实故也。北地霜雪多而毒少,南方霜雪少而毒多。北麦面可以常餐,南麦面只堪暂用。(一说∶北地南方地卑,麦受湿重,作面多食则中其毒。)造饮馔者,通淋利小便,除热解烦渴。浮渍为 ,消宿食除膨。作面诚佳,充餐不厌。助五脏增益气力,浓肠胃滑白肌肤。性热未免动风,萝卜汁服可解。(善解面毒故也。)和山栀子醋捣,裹伤折处甚良。 寒食面灭瘢痕,飞罗面消涎沫。 麸皮醋炒, 汤火疮赤烂,散血止痛;蒸饼(即熟馒头去皮水渍。)打糊,调上焦药为丸,下咽即化。麦奴(系苗上黑霉先枯者,名小麦奴。)却天行热毒,麦稳(即茎叶。)去酒疸目黄。并用煎脓,滤汤频服。大麦米粒长又浓,因此得名;味甘咸气平微寒,故堪久食。仗蜜为使,入除热。实肠胃,补虚劣,壮血脉,悦颜容。合没食子针砂,染皓须发变黑。大麦面无燥热,(较小麦面尤胜。)平胃解渴殊功;大麦 味咸温,化食消痰尤效。(今医多用此。)孕妇勿食,恐堕胎元。虚者少煎,防消肾水。 (谟)按∶麦者,接绝续荒之谷也。方夏之初,旧谷已绝,新谷未登,民于斯时,正乃乏食,二麦先熟,接续无忧。故《春秋》于他谷不书,至无麦无禾则书之。可见圣人于五谷中,亦惟重麦与禾也。非因民命所系,安足以动笔耶?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