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卷之四 桂

味辛、甘,气大热。浮也,阳中之阳也。有小毒。采皮宜冬至,同饵忌生葱。收必阴干,(勿见火日。)用旋咀片。余剩须密纸重裹,犯风免辛气泄扬。种类多般,地产各处。 桂正圆无骨,(形类竹。)生交趾桂林。牡桂广薄皮,产南海山谷。官桂品极高而堪充进贡,(州名,属广东。一说∶世人以观字笔画多,懒书之,故只作宫,如写黄 作柏, 作姜,同意亦通。)木桂皮极浓而肉理粗虚,乃发从岭。 筒桂因皮嫩如筒卷束,板桂谓皮老若板坦平。柳桂系至软枝梢,肉桂指至浓脂肉。桂枝枝梗小条,非身干粗浓之处;桂心近木黄肉,但去外甲错粗皮。品分既明,欺罔难入。又各主治,亦须详知。 桂筒桂相同,(一说∶ 、筒字近似,人误书之,习以成俗也。)养精神,和颜色耐老;牡桂板桂一类,坚骨节,通血脉堕胎。 四者性并辛温,难作风寒正治。柳桂桂枝味淡,能治上焦头目,兼横行手臂,调荣血,和肌表,止烦出汗,疏邪散风,经云气薄则发泄是也;肉桂木桂性热,堪疗下焦寒冷,并秋冬腹疼,泄贲豚,利水道,温筋暖脏,破血通经。经云气浓则发热是也。桂心美之之义,性略守,治多在中;官桂贵之之辞,味甚辛,治易解表。如此之异,盖缘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理之自然,性分所不可移也。然柳桂桂枝,入足太阳之腑;桂心少阴之经。《本经》注云∶桂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头、附子为使,全得热性。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实卫护荣;与柴胡紫石英、干地黄同用,却主吐逆。与巴豆、 砂、干漆穿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矣。春夏禁服,秋冬宜煎。 (谟)按∶诸桂所治不同,无非各因其材而致用也。然《本经》谓∶桂止烦出汗。仲景治伤寒乃云∶无汗不得服桂枝。又云∶汗过多者,桂枝甘草汤。是又用其闭汗,何特反其经义耶? 抑一药而二用耶?噫!此正所谓殊途而合辙也。盖桂善通血脉。《本经》言∶桂止烦出汗者,非桂能开腠理而发出汗也,以之调其荣血,则卫气自和,邪无容地,遂自汗出而解矣。仲景言∶汗多用桂枝者,亦非桂枝能闭腠理而止住汗也,以之调和荣卫,则邪从汗出,邪去而汗自止矣。昧者不解出汗止汗之意,凡病伤寒,便用桂枝汤,幸遇太阳伤风自汗者,固获奇效。倘系太阳伤寒无汗者,而亦用之,为害岂浅浅乎?犹有谓仲景之治表虚,而一概同敛虚汗者,此又大失经旨矣。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