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卷之一 薯蓣

薯蓣

(即山药,又名山芋。) 味甘,气温、平。无毒。南北州郡俱产,惟怀庆者独良。秋采曝干,灰藏不蛀。(柴灰同藏罐内,则不蛀坏。)性恶甘遂,共剂不宜。使天麦门冬紫芝,入手足太阴两脏。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益气力润泽皮肤,长肌肉坚强筋骨。除寒热邪气,烦热兼除;却头面游风,风眩总却。羸瘦堪补,肿硬能消。开心孔聪明,涩精管泄滑。理脾伤止泻,参苓白术散频加;逐腰痛强阴,六味地黄丸当用。捣筛为粉,作糊甚粘。 久服不饥,延年耐老。 (谟)按∶山药能消肿硬,因能益气补中故尔。经曰∶虚之所在,邪必凑之。着而不去,其病为实。非肿硬之谓乎? 故补其气,则邪滞自不容不行。丹溪云∶补阳气生者,能消肿硬,正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