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卷之一 当归

当归

味甘、辛,气温。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阳中微阴。无毒。生秦蜀两邦,(秦属陕西,蜀属四川。)有大小二种。大叶者名马尾当归,黄白气香肥润;(此为上品,市多以低假酒晒润充卖,不可不察。)小叶者名蚕头当归,质黑气薄坚枯。(此为下品,不堪入药。 )一说∶川归力刚可攻,秦归力柔堪补。凡觅拯病,优劣当分。畏姜藻蒲蒙,(生姜海藻、菖蒲、牡蒙。)恶 茹湿面。芦苗去净,醇酒制精。行表洗片时,行上渍一宿。体肥痰盛,姜汁渍宜。曝干 咀,治血必用。东垣云∶头止血上行,身养血中守,尾破血下流,全活血不走。易老云∶入手少阴,以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肝藏血也。 若和剂在人参黄耆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从桂附茱萸则热,从芒硝大黄则寒。《别说》又云∶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因名曰当归。逐跌打血凝,并热痢刮疼滞住肠胃内;主咳逆气上,及温疟寒热泥在皮肤中;女人胎产诸虚,男子劳伤不足;眼疾齿疾痛难忍,痈疮金疮肌不生;中风挛蜷,中恶昏乱;崩带湛漏,燥涩焦枯;并急用之,不可缺也。又同芎 上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肝木,故亦血药主之。甚滑大便,泻者须忌。 (谟)按∶《正传》云∶当归能逐瘀血、生新血,使血脉通畅与气并行,周流不息,因以为号。然而中半以上,气脉上行,天气主之;中半以下,气脉下行,地气主之;身则独守乎中而不行也。人身之法象亦犹是焉。故瘀血在上焦,与上焦之血少,则用上截之头;瘀血在下焦,与下焦之血少,则用下截之尾;若欲行中焦瘀血,与补中焦血虚,则用中截之身。匪独当归为然,他如黄芩防风桔梗柴胡亦皆然也。观此一说,较前东垣虽殊,思亦近理不妄。采附篇末,凭人所宗。 又按∶经云∶主咳逆上气。议者以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气也?殊不知当归非独主血,味兼辛散,乃为血中气药。况咳逆上气,非止一端,亦有阴虚,阳无所附,以致然者。今用血药补阴,与阳齐等,则血和而气降矣。《本经》所谓义或由斯。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