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济阴纲目

> 卷之二经闭门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李氏曰∶妇人以血为主,天真气降,壬癸水合,肾气全盛,血脉流行,当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故曰月经。经行与产后一般,若其时余血一点未净,或外被风寒及湿冷暑热邪气,或内伤生冷,七情郁结,为痰为瘀,凝积于中,曰血滞。或经止后,用力太过,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热,以致火动,邪气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良方云∶经后被惊,则血气错乱妄行(惊则气乱,故错经妄行),逆于上,则从口鼻而出(怒则气逆上冲,甚则呕血);逆于身,则血水相搏,变为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之间重痛,经行则发,过期则止;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瘰 、血风、疮疡等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血生疮,淋沥不断;湿热相搏,遂为崩带;血结于内,变为 瘕。凡此变证百出,不过血滞与枯而已(总结)。但血滞亦有虚热,血枯亦有虚热,故重则经闭不通。以滞、枯分言,轻则经水不调,止言虚与热而已。血滞经闭宜破者,原因饮食毒热,或暴怒,凝瘀积痰,直须大黄干漆之类,推陈致新,俾旧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气旺血枯,起于劳役忧思,却宜温和滋补,或兼有痰火湿热,尤宜清之凉之,每以肉桂为佐者,热则血行也。但不可纯用峻药,以亏阴道。 至于耗气益血之说,虽女科要法,但血为气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行则行,气滞则滞。如果郁火,气盛于血者,方可单用香附丸散、抑气散,当加木香槟榔枳壳,以开郁行气。若气乱则调,气冷则温,气虚则补,男女一般,阳生则阴自长,气衰则血亦涸,岂可专耗其气耶?论者多泥叔和血旺气衰,不知叔和论肝肺二脉(以肝藏血、肺主气也),则宜肝旺于肺,其实气血平和有孕,故继曰两脏通和。但妇人见偏性鄙,婢外家志不得伸,郁怒无时不起,故香附为女人仙药。经曰∶邪气胜则实,正气夺则虚。可不悟诸,大概只虚热痰气四证而已。不调亦大相同,随证调治,饮食调和,自然血气流通。更有凝滞,然后可用红花当归散、紫葳散、通经丸、导经丸之类。虚者只用当归散以通之。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使津液流通。苟不务气血充和,而惟以毒药攻逼,是求千金于乞丐,必死而后已。

返回目录 >> 《济阴纲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