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五脏刺

五脏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五邪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三至第八等篇。 邪在肺,则病皮肤寒热①、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肺病有五②。 平按:“皮肤”下《灵枢》有“痛”字,《甲乙》有“痛发”二字。 ①“寒热”前,盛文堂本有“痛”字。 ②“有五”,盛文堂本误作“五有”。 取之膺中外输,背三椎五椎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起之。 膺中内输,在膺前也;膺中外输,肺输也,在背第三椎两傍。心输在第五椎两傍,各相去三寸,按之快然,此为输也。肺之五病,取于肺输及肺缺盆中也。 平按:“输”《灵枢》作“腧”,《甲乙》作“俞”。“三椎五椎”《灵枢》作“三节五脏”,《甲乙》无“五椎”二字。“以起之”《灵枢》、《甲乙》作“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者,善瘛节时肿, 肝病有四也③。 平按:“则两胁中痛”《甲乙》作“则病两胁中痛”。“行者善瘛节时肿”《灵枢》作“行善掣节时脚肿”,《甲乙》作“胻节时肿善瘛”。 ③“也”字,盛文堂本无。 取之行间以引胁下, 行间,足厥阴脉荥①,肝脉也,在大指间。肝在胁下,故引两胁下痛,与《明堂》少异也。 ①“荥”,盛文堂本作荣;仁和寺本亦作“荥”。 补三里以温胃中, 三里,足阳明胃脉。人病寒中,阳虚也。故取三里补足阳明,即胃中温也。 取血脉以散恶血, 恶血在内上下行者,取其病处脉血见者,刺而散之也。 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痹。 耳间青脉,附足少阳脉瘛脉,一名资脉,在耳本,如鸡足青脉络,刺出血如豆,可以去痹也。 平按:“痹”《灵枢》作“掣”,《甲乙》作“瘈”。注“附”,袁刻作“跗”。 邪在脾胃,则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阳气,即足阳明也。阴气,即足太阴也。此脾之七病,皆取三里以行补泻,故曰调之。 平按:“则肌肉痛”《灵枢》、《甲乙》作“病肌肉痛”。“善肌”,袁刻误作“善肌”。“皆调于三里”《灵枢》作“皆调其三里”。 邪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如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 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涌泉,足少阴脉井,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中。昆仑,足太阳经,在外踝后跟骨上陷中。肾之痹病,皆取此二穴,刺去血也。 平按:“则骨痛”《灵枢》、《甲乙》作“则病骨痛”;“按如不得”作“按之而不得”。“颈项痛”《甲乙》作“颈项强痛”。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 心病三种,皆调其手心主经脉之输也。 平按:《甲乙》“喜悲”作“善悲”;“而调之其输”作“而调其俞”。

返回目录 >> 《黄帝内经太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