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

输入关键字:

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


宗泽
原文
    ⑴臣闻天下者,我太祖、太宗肇造一统之天下也;奕世②圣人继继承承、增光共贯之天下也。陛下为天眷佑,为民推戴,入绍大统,___当兢兢业业,思传之亿万世;奈何遽议割河之东,又议割河之西,又议割陕之蒲、解乎?此三路者,太祖、太宗基命定命之地也;奈何轻听奸邪附敌张皇者之言,而遂自分裂乎? 
    ⑵臣窃谓渊圣皇帝有天下之大,四海九州之富,兆民万姓之众。自金贼再犯,未尝命一将、出一师、厉一兵、秣一马,曰征曰战;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惟辞之卑,惟礼之厚; 惟敌言是听,惟敌求是应。因循逾时 ,终致二圣播迁③,后妃亲王流离北去。臣每念是祸,正宜天下臣子弗与贼虏俱生之日也。 
    ⑶臣意陛下即位,必赫然震怒,旋乾转坤,大明黜陟;以赏善罚恶,以进贤退不肖,以再造我王室,以中兴我大宋基业。今四十日矣,未闻有所号令,作新斯民④ ;但见刑部指挥,有不得滕播赦文于河东、河西、陕西之蒲、解。兹非新人耳目也,是欲蹈西晋东迁既覆之辙耳,是欲裂王者大一统之绪为偏霸耳。为是说者,不忠不孝之甚也!既自不忠不孝,又坏天下忠义之心,褫天下忠义之气,俾河东、西、陕之蒲、解,皆无路为忠为义,是贼民者也。 
    ⑷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臣衰老,不胜感愤激切之至。 
选自《宗忠简集》(有删改) 
注:①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明令不得在两河及蒲、解滕播大赦天下的诏书,意在割让以上诸地向金人求和。宗泽为此上书谏阻。宗泽,南宋初年抗金名将。②奕世,历代,累代。③二圣播迁:指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掠羁押一事。④作新斯民,在政治上进行改革,使人民振奋。 

译文
    臣下我听说宋朝天下,是我们太祖、太宗始创的大一统的天下,是后来历代圣明的君主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帝业不断发扬光大的天下。陛下您受到上天的眷顾保佑,被老百姓推举拥戴,入朝继承帝位,本来应当兢兢业业,考虑传天下于子孙万代,为什么仓猝地计议向金人割让河北东路,又计议割让河北西路,又计议割让陕西路的蒲、解二州呢?这三路,是太祖太宗始受天命奠定国命的地方,为什么轻易听信媚外投敌的奸邪小人夸大敌人力量的不实之言,就这样自己把土地割让给敌人呢? 
    臣下我私自认为渊圣皇帝拥有天下广大的疆域,九州四海丰足的财富,千家万姓亿万的民众。但自从金贼两次侵犯,您未曾命令过一位将帅、派出过一支军队、磨砺过一件兵器、喂饱过一匹战马,宣布说出征,宣布说迎战;只听到奸邪之臣早晨进献一言主张拱手求和,傍晚呈上一说建议乞请订约,只想到说卑屈的话,只想到送丰厚的礼,一味地听从敌人之言,一味地答应敌人的索求。软弱敷衍,错过了时机,终于导致徽、钦二帝迁徙异国,后妃亲王流离北方。臣下我每次想到这场灾祸,就觉得这一天正应是普天下的人臣人子不与金贼共生的日子。 
    臣下我料想陛下您继承皇位以后,一定会赫然震怒,扭转乾坤,大力彰明贬退升迁之道,奖赏好的,惩罚坏的,选用贤能之人,斥退不肖之徒,再造我大宋王室,复兴我大宋基业。然而,到今天已经四十天了,没有听到您发布命令,革新政治,振奋百姓,只见到刑部的命令里,有这样的内容:不能誊写传播大赦布告给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以及陕西路的蒲、解二州。这并不是使入耳目一新的发奋图强之举,而是重蹈西晋王朝东迁江南的覆辙,是想割裂大一统的帝王之业,以求得苟且偏安。提出这种主张的人,太不忠不孝了!既自己不忠不孝,又败坏天下忠义之心,剥夺天下人忠义之气,使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以及陕西路的蒲、解二州的忠臣义士都没有尽忠报国、仗义驱敌之路,这是残害那里老百姓的做法啊! 
    臣下我虽然胆小无能,但定当亲自冒着箭石,走在众将的前头,倘能献出生命报答国家的大恩也就心满意足了!臣下我衰老了,禁不住感慨愤激到了极点。 

宗泽《乞毋割地与金人疏》    


刘基《故鄞县尹许君遗爱碑铭》
《周书·高琳传》
《金史·李愈传》
《金史·时立爱传》
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
苏洵《族谱后录下篇》
苏洵《嘉祐集·书论》
《里妇寓言》
叶燮《密游集序》
《新唐书·李袭志传》
《晋书·温峤郗鉴列传》
《先王父马赞》
《宋史·石熙载传》
韩愈《原毁》(二)
《史记·田儋传》
《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
《晋书·吴隐之传》
《晋书·孔愉传》
《晋书·慕容翰传》
《宋史·苏元老传》
《宋史·王琪传》
《宋史·任中正传》
《宋史·宋敏求传》
《宋史·魏杞传》
《宋史·柴中行传》
《宋史·陈瓘传》
《宋史·赵开传》
《宋史·尹洙传》
《宋史·鲜于侁传》
《宋史·洪迈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