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后汉书·刘般传》

输入关键字:

《后汉书·刘般传》


后汉书
原文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杨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元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
    刘般字伯兴,宣帝的玄孙。刘般数岁就死了父亲,独与母亲住在一起。王莽失败,天下大乱,太夫人听说更始帝即位,于是和刘般一同到了长安。碰上更始失败了,又与刘般转侧在兵革之中,西行到了陇,就流落到武威。刘般虽然年少,可是立志修养品行,讲诵书不怠。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几次对刘般说教,刘般仍然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了,河西才与内地沟通,刘般便将家属东迁到洛阳,修经学于老师门下。第二年,光武帝下诏书,封刘般为菑丘侯,奉祀孝王,派他到国都。后来因为国属楚王,改封秋侯。十九年,皇帝到了沛,诏问郡中诸侯的品德才能。太守推荐刘般,说他束修至行,能为诸侯师表。帝听了嘉奖他,于是赐给刘般绶带,钱百万,缯工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改封居巢侯。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刘般在国,口不说无选择的话,行为没有怨恶,应该得到表彰。显宗嘉奖了他。十年,召刘般执行执金吾事,从帝至南阳,回来做了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次圣驾出巡郡国,刘般常将长水胡骑从。皇帝曾经想设置常平仓,公卿们都认为很方便。刘般认为:“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部实际是侵害百姓,豪绅借故捣鬼,小百姓不能得到实惠,设置了不见得方便。”皇帝便停止了。这时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经营两种职业,即农民不得经商。又因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而官吏下去检查,多与实际不符,百姓很担心。刘般上言:“郡国因官禁二业,致使有田的人不得打鱼捕猎。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助口粮,再说各春闲月,并不妨害农事。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与从事二门职业没有关系。又郡国因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所以诏书命令分区种植,增进顷亩,为的是老百姓。可是官吏举办度田,想令产量多于前年,至于不种的地方,也通为租。可命令刺史、二千石,务必核实,如有增加,都与夺田同罪。”皇帝全部听从了。肃宗即位后,用刘般作长乐少府。建初二年升为宗正。刘般在位时多次谈政事。他对收恤九族方 面,行动尤为显著,时人十分称赞他。建初三年死去,年六十。

《后汉书·刘般传》    


《新唐书·王雄诞传》
《新唐书·张巡传》
《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
《新唐书·杜黄裳传》
《新唐书·柳仲郢传》
《新唐书·裴行俭传》
《新唐书·白居易传》
《新唐书·狄仁杰传》
《新唐书·张濬传》
《新唐书·王道宗传》
《新唐书·裴度传》
《新唐书·苏良嗣传》
《新唐书·杜中立传》
《新唐书·窦建德传》
《新唐书·裴炎传》
《新唐书·宋申锡传》
《新唐书·薛举传》
《新唐书·裴潾传》
《新唐书·李夷简传》
《新唐书·契苾何力传》
《新唐书·皇甫无逸传》
《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新唐书·武元衡传》
《新唐书·禇亮传》
《新唐书·唐休璟传》
《新唐书·王志愔传》
《新唐书·曹确传》
《新唐书·萧遘传》
《新唐书·李百药传》
《新唐书·太宗本纪》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