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古之君民者》

输入关键字:

《古之君民者》


吕氏春秋
原文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③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④,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⑤于干隧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骤:屡次。④罢:通“疲”,疲乏。⑤殁:死。⑥干隧:地名。 

译文
    古代统治百姓的人,用仁和义来治理百姓,用爱和利来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来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他们对人和事弄明白了。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偏偏因此灭亡,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多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惫的百姓,选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骄傲就会放纵,放纵就会用尽所欲之物,疲惫就会怨恨,怨恨就会用尽巧诈之心。君主和百姓都达到极点,吴国灭亡还算晚了呢。这就是夫差在干隧自杀的原因。 

《古之君民者》    


《临江仙》
《齐桓公求管仲》
《沁园春·雪》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
《静女》
《蜀相》
《隆中对》各个版本的原文
《自述苦学》
白居易《卖炭翁》
《垓下之围》
《王六郎》
《国殇》
对话古典:说“孝”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客至》
《汉书·终军传》
《清史稿·李之芳传》
《张衡传》
《雨霖铃》
《祭十二郎文》
《苦斋记》
韩非子《五蠹》
无名氏《醉太平》
《过故人庄》
《游沙湖》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墨妙亭记》
《上梅直讲书》
《题破山寺后禅院》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