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古之君民者》

输入关键字:

《古之君民者》


吕氏春秋
原文
    古之君民①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身已终矣,而后世化之如神,其人事审②也。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③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④,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⑤于干隧⑥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君民:统治百姓。②审:弄明白。③骤:屡次。④罢:通“疲”,疲乏。⑤殁:死。⑥干隧:地名。 

译文
    古代统治百姓的人,用仁和义来治理百姓,用爱和利来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来引导百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他们自己虽然去世了,可是后世蒙受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他们对人和事弄明白了。 
    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因为屡战屡胜。”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偏偏因此灭亡,什么原因呢?”李克回答说:“多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多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惫的百姓,选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骄傲就会放纵,放纵就会用尽所欲之物,疲惫就会怨恨,怨恨就会用尽巧诈之心。君主和百姓都达到极点,吴国灭亡还算晚了呢。这就是夫差在干隧自杀的原因。 

《古之君民者》    


《聊斋志异》之细柳
聊斋志异之《太学李月生》
《聊斋志异·郭生》
《聊斋志异·叶生》
《画皮》
《丁前溪》
《聊斋志异·武承休》
《聊斋志异·张诚》
聊斋志异《大鼠》
聊斋志异《东郡某人》
《聊斋志异·赵公传》
聊斋志异之《武技》
《水莽草》
《长清僧》
《诗谳》
《聊斋志异·耳中人》
《聊斋志异·王子安》
《螳螂捕蛇》
《聊斋志异·种梨》
《聊斋志异·雷曹》
《牧竖捕狼》
《聊斋志异·柳氏子》
《于江》
《聊斋志异·义犬》
《宋书·孝义传》
《宋书·王景文传》
《宋书·谢灵运传》
《宋书·戴颙传》
《宋书·薛安都传》
《宋书·胡藩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