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旧五代史·钱镠传》

输入关键字:

《旧五代史·钱镠传》


旧五代史
原文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译文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年轻时善于射箭和使用长矛,行侠仗义,把解决仇怨作为事业。唐乾符年间,侍奉潜镇将领董昌,担任部校。当时天下接连战乱,黄巢进犯岭外,江淮的盗贼聚集在一起,大的盗贼进攻州郡,小的盗贼剽掠乡里,董昌聚集民众,在杭州越州之间恣意横行,来遏制黄巢的要害。唐僖宗在蜀地,下诏令董昌讨伐黄巢,董昌把军事政务委托给了钱镠,钱镠率士兵进攻越州、润州,平定了江浙一带。皇上任命董昌担任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董昌上表奏请,让钱镠代替自己担任杭州刺史。唐景福年间,董昌逐渐骄奢显贵,他认为应验符示预兆,又被妖人王百艺欺骗,僭越本分,擅自称尊号,在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钱镠担任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命令,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帝,唐昭宗命令钱镠出兵讨伐。乾宁四年,钱镠率领浙西将领士兵攻破越州,朝廷嘉奖他的功劳,赏赐钱镠铁券,又任命宰相王溥为威胜军节度使。
    钱镠在唐昭宗一朝,官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太祖变革了朝代,尊称钱镠为尚父、封为吴越国王。同光年间,赐给玉册、金印。钱镠在杭州近四十年,穷奢极贵。过去钱塘江海潮常常逼近州城,钱镠雇佣大批工人,开凿巨石填江,又除去江中险石,全部建造为亭台楼榭,把州城扩大了三十里,繁复密集的城市房屋,精巧秀丽的江山美景,确实是江南的绝美景色。钱镠读书学习,喜欢吟诗。江东有个叫罗隐的诗人,诗歌才华出众,在国内颇有名声,依附钱镠担任参佐。钱镠曾和罗隐诗文唱和。罗隐写诗喜好旁敲侧击或挖苦嘲笑,曾经开玩笑地写了一首诗,诗中提到钱镠微贱时骑牛持棒的往事。钱镠也怡然自得,不愤怒,他就是像这样懂得宽恕。钱镠虽然晚年放纵恣肆,无所约束,但是从唐朝一直到后梁,再到后唐庄宗中兴以来,他每次都扬帆渡海,向朝廷贡奉从不缺漏,所以朝廷也因此善待他。
    钱镠在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八十一岁。钱镠最初侍奉董昌,当时刚处于壮年,个性还很刚烈。曾经有个儒生要拜见董昌,已经向主帅递入了名片,拜见钱镠时有些怠慢,钱镠发怒,将他丢入了险江之中,等到掌管拜谒的人召唤儒生时,钱镠骗他说:“客人已经生气离开了。”到了晚年,才体爱下士,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获得了美誉,他也称得上是近代的名王了。

《旧五代史·钱镠传》    


《北史·王罴传》
《北史·陆馛传》
《北史·苏绰传》
《北史·柳謇之传》
《北史·崔伯谦传》
《北史·长孙冀归传》
《北史·来护儿传》(二)
《北史·裴仁基传》
《北史·李铉传》
《北史·元孚传》
《北史·王谊传》
《北史·皮豹子传》
《北史﹒郎基传》
《北史·费穆传》
《北史·蔡祐传》
《北史·李绘传》
《北史·奚康生传》
《北史·薛端传》
《北史·源子邕传》
《北史·杨津传》
《北史·李訢传》
《北史·高隆之传》
《北史·乐运传》
《北史·段文振传》
《北史·薛聪传》
《北史·庾信传》
《北史·达奚长儒传》
《北史·贺拔岳传》
《北史·高恭之传》
《北史·李崇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