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旧五代史·王檀传》

输入关键字:

《旧五代史·王檀传》


旧五代史
原文
    王檀,字众美,京兆人也。檀少英悟,美形仪,好读兵书,洞晓韬略。唐中和中,太祖镇大梁,檀为小将。四年,汴将杨彦洪破巢将尚让、李谠于尉氏门外,檀在战中,摧锋陷阵,遂为太祖所知,稍蒙擢用。光启二年,从胡真击淮西之众,解河阳之围。蔡贼张存敢乘乱据洛阳,檀与勇士数十人潜入贼栅,邀其辎重,存敢遁走。
    大顺元年,从庞师古渡淮深入,讨孙儒之乱,夺部伯堰,破高邮军,檀奋命击贼,刃伤左臂。未几,迁顺义都将。天复中,从太祖率四镇之师围凤翔,以迎昭宗,屡立戎效,迁左踏白指挥使。从攻王师范于青州檀以偏师收复密郡遂权知军州事郡接淮戎旧无壁垒乃率丁夫修筑罗城六旬而毕居民赖之加检校司空,乾化元年正月,王景仁与晋人战于柏乡,王师败绩,河朔大震。景仁余众为敌骑所追,檀严设备,应接败军,助以资装,获济者甚众。俄而晋军大至,重围四合,土山地穴,昼夜攻击,太祖忧之。檀密上表,请驾不亲征,而悉力枝梧,竟全城垒。
    贞明元年三月,魏博军乱。六月,晋王入魏州,分兵收下属郡,河北大扰,檀受诏与开封尹刘郓犄角进师,以援河北。檀攻澶州魏县,下之,擒贼将李岩、王开关以献。檀密疏请以奇兵西趣河中,自阴地关袭取晋阳,末帝许之,即驰兵而去。二年二月,师至晋阳,昼夜急攻其垒,并州几陷,既而藩将石家才自潞州以援兵至,檀引军大掠而还。寻授天平军副大使。先是,檀招诱群盗,选其劲悍者置于帐下,以为爪牙。至是,数辈窃发,突入府第,檀素不为备,遂为所害,时年五十一
(选自《旧五代史・王檀传》)

译文
    王檀,字众美,京兆人。王檀年轻时英武聪明,仪表俊美,好读兵书,通晓兵略。唐中和年间,梁太祖镇守太梁,王檀任小将。中和四年,汴将杨彦洪在尉氏门外攻破黄巢将领尚让、李党,王檀参战,冲锋陷阵,于是被梁太祖赏识,逐渐受到提拔任用。光启二年,随胡真攻打淮西众军,解河阳之围。蔡贼张存敢乘乱战据洛阳,王檀与勇士几十人暗中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军军营,拦截贼军军需,张存敢逃跑。
    大顺元年,随庞师古渡过淮河深入敌境,讨伐孙儒之乱,夺取邵伯堰,攻破高邮军,王檀奋力攻打贼军,被刀砍伤左臂。不久,升任顺义都将。天复年间,跟随梁太祖率四镇军队包围凤翔,迎奉唐绍宗,多次立下军功,升任左踏白指挥使。跟随梁太祖在青州攻打王师范,王檀率偏师收复密郡,于是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
    郡城靠近淮军,旧无壁垒,于是率领丁夫修筑城城,六十天修成,当地百姓有了依靠,加检校司空。乾化元年正月,王景仁和晋人在柏乡交战,王师战败,河朔震惊。王景仁残兵被敌人骑兵追击,王檀严设防备,接应败军,资助他们装备,获救的人很多。不久晋军大量来到,重重包围,堆土山挖地洞,昼夜攻击,梁太祖很担忧这件事。王檀秘密上表,请求太祖不要亲自出征,而尽力抗拒,最终保全了城垒。
    贞是有元年三月,魏博军作乱。六月,晋王进入魏州,分兵收取附属各郡,河北大乱,王檀奉诏和开封尹刘郓分兵进军,求援河北。王檀攻打澶州魏县,攻克,擒获贼将李岩、王开关献上。王檀秘密上书请求率领奇兵向西奔赴河中,从阴地关袭取晋阳,梁末帝准许,立即驰兵离去。二年二月,军队到达晋阳,昼夜急攻晋阳营垒,并州几乎失陷。不久蕃将石家才从潞州率援兵赶到,王檀率军大肆劫掠而回。不久授任天平军副大使。这之前,王檀招诱群盗,挑选其中最强劲凶悍的人安置在手下,作为帮手。到这时,有几人暗中起事,突然闯入府中,王檀素来对他们不设防,于是被害,当时51岁。




《三国志·刘放传》
俞樾《戴高帽》
王恽《平湖乐》
宋史《苏轼列传》(一)
宋史《苏轼列传》(二)
宋史《苏轼列传》(三)
宋史《苏轼列传》(四)
宋史《苏轼列传》(五)
宋史《苏轼列传》(六)
宋史《苏轼列传》(七)
宋史《苏轼列传》(八)
宋史《苏轼列传》(九)
宋史《苏轼列传》(十)
宋史《苏轼列传》(十一)
宋史《苏轼列传》(十二)
宋史《苏轼列传》(十三)
宋史《苏轼列传》(一)a
宋史《苏轼列传》(二)a
庄子《胠箧》
《朋党论》(全)
《南史·柳元景传》
《隋书·李德林传》
《隋书·薛胄传》
《隋书·长孙炽传》
《隋书·阎毗传》
《隋书·苏夔传》
《隋书·杨汪传》
《隋书·赵轨传》
《隋书·裴矩传》
《隋书·赵仲卿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