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汪琬《张赫传》

输入关键字:

汪琬《张赫传》


汪琬
原文
    张赫,濠州人。江淮大乱,尝团结义兵,以捍乡里。嘉山缪把头每遣人招之,卒谢不往。闻太祖起,遂率众来附,授千户,以功进万户。从渡江,以功擢常春翼元帅,守御常州。寻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又从攻武昌。已又从伐张士诚,进围平江,诸将分门而军。赫军阊门。士诚屡出兵突战,屡挫其锋。吴平,赐彩段表里。又从克庆元,并下温、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复明署都指挥使司事。是时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悉苦之。帝数遣使谕日本国王,诏书谓:“能臣,则当奉表来庭;不能臣,亦当领兵自固,永安境土。如必欲为寇,将克期命舟师往剿灭其国。”继又数绝日本贡使,然不得倭人要领。赫在海上久,所捕掳不可胜计。最后追寇至琉璃大洋,亲率士卒与战,禽其魁十八人,斩首数十级,获倭船十余艘,收其弓刀诸器械无算。帝伟赫功,遂命掌都指挥印。寻调兴化卫,召还,擢大都督府佥事。
会远东漕运方艰,军食后期,帝以为虑。以赫久于海上,习知海道曲折,因命赫督海运事。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岁,凡督十运,劳动备至,军中赖以无乏。病卒,追封恩国公,谥庄简。
    同时有朱寿者,亦积战功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督运功,封舳舻侯,皆与赫同。二十三年,肃清逆党,榜示勋臣五十七人,以江夏侯周德兴而下十九人为一类,赫、寿相次皆与列焉。后三年,寿坐蓝玉党死。
(选自《汪琬全集笺校》,有删节)
[注]①世券:即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译文
    张赫是濠州人。江淮一带大乱时,曾经团结起义兵来保卫家乡。嘉山缪把头经常派人来招募他,(他)终究推辞不去。听说太祖起事,就率领众人来依附,被授予千户职,因为功劳(大)再进为万户职。随从(太祖)渡江,又因为功劳提拔为常春翼元帅,防守常州。不久随从(太祖)在鄱阳湖攻打陈友谅,又随从攻打武昌。不久又跟从讨伐张士诚,进兵围攻平江,各路将领分城门驻军。张赫驻军在阊门。张士诚多次出兵袭击,(张赫)多次挫败他的锋芒。吴地平定,被赐予彩段表里。又随从攻克庆元,并攻下了温、台两地。
    洪武元年,被提拔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又被任命为明署都指挥使司事。这时倭寇出没于海岛中,趁空就靠岸抢劫掠夺,沿海居民都以之为患。皇帝多次派遣使者告谕日本国王,诏书上说:“能为臣,就应该上表来朝廷;不能为臣,也应当带领军队巩固自身,永使边境安定。如果必定想要做盗匪,将限期命令水师前往剿灭这国家。”接着又多次断绝日本进贡的使者往来,然而始终不得日寇的要领。张赫在海上的时间久,所捕掳的盗匪不可胜计。最后追击盗匪至琉璃大洋,亲自率领士卒与他们作战,抓住了他们的首领十八个人,斩首数十个,缴获倭船十多艘,收缴他们的弓箭刀具等器械无数。皇帝认为张赫的功劳很大,就命他掌管都指挥印。不久调任兴化卫,又召他回来,提拔为大都督府佥事。
    适逢远东漕运正艰难,军粮(运输)延误期限,皇帝以此为忧虑的事。因为张赫长期处在海上,熟悉知晓海道曲折,于是命赫督管海运事宜。很久之后,封他为航海侯,赐予世券。张赫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共督运十回,劳动艰辛至极,军中依靠他得以没有(物资)缺乏。他生病死去后,被追封为恩国公,谥号庄简。
    与他同时代有朱寿,也是积累战功官至都指挥、大都督府佥事,又积累督运的功劳,受封为舳舻侯,这些都和张赫相同。二十三年,朝廷肃清逆党,张榜公布功臣五十七个人,把江夏侯周德兴之下的十九人作为一类,张赫、朱寿相继都在此列。三年之后,朱寿因蓝玉党获罪而死。

汪琬《张赫传》    


《晋书·王衍传》
顾炎武《廉耻》
《三国志·杜袭传》
侯方域《悯獐》
《后汉书·张鲁传》
管同《余霞阁记》
梅曾亮《钵山余霞阁记》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新五代史·李崧传》
《后汉书·孙程传》
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
《明史·朱英传》
苏轼《醉白堂记》
《后汉书·滕抚传》
《后汉书·冯衍传》
袁枚《随园记》
袁枚《秋兰赋》
袁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袁枚《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赵云松《瓯北集》序
袁枚《陶氏义庄碑记》
《女弟素文传》
袁枚《大理寺卿邓公传》
袁枚《重修南捕通判厅壁记》
袁枚《方君柯亭传》
《祭妹文》
袁枚《鲍竹溪先生传》
袁枚《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沈文》
袁枚《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所好轩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