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明史·刘定之传》

输入关键字:

《明史·刘定之传》


明史
原文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有异禀。父授之书,日诵数千言。不令作文,一日偶见所为《祀灶文》,大异之。举正统元年会试第一,殿试及第,授编修。京城大水,应诏陈十事,言:“号令宜出大公,裁以至正,不可苟且数易。公卿侍从,当数召见,察其才能心术而进退之。降人散处京畿者,宜渐移之南方。郡县职以京朝官补,使迭相出入,内外无畸重。荐举之法不当拘五品以上可仿唐制朝臣迁秩举一人自代吏部籍其名而简用之武臣子孙教以韬略守令牧养为先务,毋徒取干办。群臣遭丧,乞永罢起复以教孝。僧尼蠹国当严绝。富民输粟授官者,有犯宜追夺。”疏入留中。十三年,弟寅之与乡人相讦,辞连定之,下狱,得白。秩满,进侍讲。景帝即位,复上言十事。书奏,帝优诏答之。三年,迁洗马。也先使者乞遣报使,帝坚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宪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江西、湖广灾,有司方征民赋。定之言国储充积,仓庾至不能容,而此张口待哺之氓,乃责其租课,非圣主恤下意。帝感其言,即命停征。四年,进礼部左侍郎。万贵妃专宠,皇后希得见,储嗣未兆。郕王女及笄未下嫁。定之因久旱,并论及之。且请经筵兼讲太祖御制诸书,斥异端邪教,勿令害政耗财。帝留其疏不下。五年,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安。定之谦恭质直,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七言绝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选自《明史·刘定之传》,有删改)

译文
    刘定之,字主静,永新人。幼年时有非凡的天资。父亲教授他读书,每天诵读数千言。没让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见到他写的《祀灶文》,非常惊异。考取正统元年会试第一名,殿试及第,被授予编修的职位。京城发大水,应诏令陈述十件事,说:“颁布号令应该从公正出发,以正道来裁断,不能随意多次改变。公卿侍从,应当多次召见,观察他们的才能和心术而决定升降他们(的职位)。归降而散居于京城的人,应该渐渐迁移到南方。郡县的职位以京城官员作补充,使他们轮番出入,朝廷内外没有偏重。推举的标准,不应当限制在五品以上。可以效仿唐代的制度,朝廷大臣晋级,推举一个人接替自己,吏部登记他的名字而选拔任用他。武臣的子孙,教他们用兵的计谋。地方官员管理百姓是首要的事务,不要只让他们办理事情。群臣遭遇丧事,请求永远停止起复以倡导孝道。僧尼损害国家应当严厉杜绝。有钱人捐献粮食被授予官职的,有犯法的应当剥夺官职。”奏疏呈上被留在宫中。十三年,刘定之的弟弟刘寅之与同乡相互揭发,言辞牵连到刘定之,刘定之被投入监狱,事情得以辩白。任期满后,进升为侍讲。景帝即位,又进言十件事。奏疏呈上,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三年,升迁为洗马。也先的使者请求派遣回报的使臣,皇帝坚决不答应。刘定之上疏引用先例请求,皇帝下发朝廷商议,最终没有实现派遣。宪宗即位后,进升为太常少卿,兼任侍读学士,在御前讲席值班。江西、湖广发生灾害,有关官员正在征收老百姓的赋税。刘定之说国家储备充实,粮仓已到了不能再盛的地步,而对于这些张口待哺的老百姓,却责成他们交纳赋税,这不是圣主体恤老百姓的本意。皇帝被他的话感动,立即下令停止征收。四年,进升为礼部左侍郎。万贵妃受到特别的宠爱,皇后很少能见到皇帝,储君没有征兆。郕王的女儿已成年还未出嫁。刘定之趁着长久干旱,一并论及这些事。并且请求御前讲席兼讲太祖颁发的各种诏令,斥责异端邪教,不让它们危害政事、消耗财物。皇帝将他的奏疏留在宫中不下发。五年,死在任上。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安。刘定之谦虚恭敬、朴实正直,以文才闻名一时。曾经有皇帝的诏谕命他作元宵诗,内使退后站着等待。刘定之靠着桌子铺开纸张,立即写成七言绝句一百首。又曾经一天起草九份诏书,笔不停地写。有人问他宋人的名字,他就列出被问之人的年代先后,像谱系一样,人们佩服他的敏捷和博学。

《明史·刘定之传》    


《伊尹五就桀赞》
柳宗元《永州八记》
柳宗元《驳复仇议》
柳宗元《非国语》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柳宗元《鹘说》
柳宗元《游黄溪记》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
叶适《留耕堂记》
《辽史·耶律俨传》
《辽史·大公鼎传》
《辽史·王庭筠传》
《辽史·耶律大石传》
《辽史·萧孝穆传》
《辽史·萧得里底传》
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李贺集》序
杜牧《与人论谏书》
李贽《贾谊》
方孝儒《鼻对》
《三国志·魏书·司马芝传》
《史记·郅都者传》
《宋史·柴成务传》
《新唐书·司空图传》
《明史·罗洪先传》
《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宋史·李若拙传》
《宋史·李遵勖传》
《明史·尤世威传》
《明史·席书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