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明史·花云传》

输入关键字:

《明史·花云传》


明史
原文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传》)【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堞:城墙

译文
  
  花云,怀远人。体貌魁梧,肤色黝黑,勇猛无比。元至正十三年,他身佩宝剑到临濠拜谒太祖。太祖认为他是个奇才,就让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总被攻克。太祖准备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面进发,花云也跟着。突然遇到敌兵几千人,花云像鸟的翅膀一样掩护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敌兵大惊道:“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抵挡他的锋芒。”大军紧跟而至,于是攻下了滁州。太祖领军渡长江,花云率先过江。攻克太平以后,太祖因其忠勇而让花云做了贴身护卫。后又被提升为总管。领兵攻打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攻克了。经过马驮沙时,几百名凶悍的强盗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走,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消灭。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升花云做院判。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八天不能出来,众多强盗结伙挡住他们前行的道路。花云手持长矛,在战鼓和呐喊声中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身却未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用水军来攻城。花云与元帅朱文逊合力迎敌,朱文逊战死。敌人连攻三天都不能入城,就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被攻陷,敌兵捆绑了花云。花云身体发力,大吼一声,绳索全绷断了,他起身夺过看守人的刀,杀死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们主上的对手,为什么还不快点投降!”敌人很气怒,打破他的头,把他绑在桅杆上,用乱箭射他。花云痛骂敌人没有丝毫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建造忠臣祠祭祀他。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在家庙祭告,领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一旦城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我坚守道义决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能让花家断了后代,你们好好抚养他长大吧。”花云被俘后,郜氏投水而死。侍儿孙氏葬完她后,就抱起孩子出行,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孙氏在夜晚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等汉军兵败,孙氏又回来偷出小孩,渡江逃跑,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抛入江中。孙氏靠漂浮的断木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孩子,一连七天都未死去。过了一年终于到达太祖那里。孙氏抱着小孩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着眼泪,把孩子抱到膝上,说:“大将的种啊。”太祖赐小孩名炜。花炜的五世孙向世宗请准,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立祠堂祭奠。




方苞《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与孙以宁书》
《待漏院记》
《唐河店妪传》
王禹偁《黄冈竹楼》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宋史·王鼎传》
《伯牙与钟子期》
曾敏行《独醒杂志》
《明史·杨瑄传》
《宋史·叶清臣传》
《宋史·李允正传》
《蒲松龄之妻》
《杭世俊喜博》
《白侯之贤》
宋濂《新雨山房记》
《秦士录》
《商於子驾豕》
《申屠敦之鼎》
《阅江楼记》
《周节妇传》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尊卢沙》
宋濂《环翠亭记》
宋濂《吴德基传》
《水北山居记》
《商於子论治国》
宋濂《阅江楼记》
宋濂《游琅琊山记》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