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袁枚《书鲁亮侪事》

输入关键字:

袁枚《书鲁亮侪事》


袁枚
原文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令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也?”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驰去。合邑市民焚香送之。
节选袁枚《书鲁亮侪事》

译文
    鲁之裕,字亮侪,是位了不起的男子。田文镜做河南总督,为人处事很严苛,包括提督、镇台、布政使、按察使、道台在内的所有官员,接受部署时都十分小心,当他的面,眼珠也不敢随便转动。那时,鲁亮侪就在他手下办事。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亮侪隐藏身份,改装出行(或乔装成老百姓),穿着粗布衣裳,戴着草帽,骑着驴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故意问:“你们问这个作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咄!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来到了县衙门,见了李知县,只见他态度温顺谦恭,谈吐十分文雅,行了礼请鲁亮侪进去,说:“官印封好只等您来已好久了。”鲁亮侪拱拱手,说:“看你的样子和相貌,不是个奢侈浪费的人,而且好官的名声在地方人士中传布响亮,可是刚到任就亏空了库银,是什么道理呢?”李知县说:“我是万里之外的云南人,离开母亲到京师谋差使,等了十年,才得到这中牟县官。到任后向官库预支了官俸去接母亲;母亲接来了,我却因此而被弹劾丢官,这是命啊!”话没有说完,就哭了。鲁亮侪说:“我受了暑气,请叫人准备点热水让我洗个澡。”他跨进另一间屋子,一边洗澡,一边考虑,心绪一直不能平静。过了好久,他用手击打着盆水,下决心说:“按照一般人见解办事的,不是个大丈夫!”洗好,穿戴好衣帽,就去向李知县辞行。李知县大惊,问:“您到哪里去?”他说:“到省里。”拿官印交给他,他不受,硬要给他,说:“别连累了您!”鲁亮侪把官印掷到地上,铿的一声,粗声粗气地说:“您还不了解我鲁亮侪的为人!”说了,就上马鞭打马匹快步跑走了。全县的绅士、百姓都烧起香来送他。

袁枚《书鲁亮侪事》    


曾国藩《英才》
《拔苗助长》
《孟子对滕文公》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孟子《论养气》(一)
孟子《论养气》(二)
孟子《论养气》(三)
《论民本》
《陶渊明酒趣》
《陈暄嗜酒如命》
《王僧虔重子侄》
《山魅漆镜》
《海瑞清廉》
《宜兴义牛》
《舒忠仁传》
《王溥者,桂林人》
《裴佶姑父外廉内贪》
《王羲之窃秘》
《长孙绍远墓志铭》
《英烈夫人祠记》(二)
《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
《仇香者,陈留人也》
萧统《陶渊明集序》
《将军王去荣以私怨杀本县令,当死》
《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
《曹操将击乌桓》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
《李林甫当政》
《资治通鉴·汉纪》
《资治通鉴·武承嗣营求为太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