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梁书·江淹传》

输入关键字:

《梁书·江淹传》


梁书
原文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陈其 冤,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每从容 谏曰:“流言纳祸二叔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于焉俱毙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景素不纳。 
    少帝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淹答 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才劣志薄,不足以仰称明旨耳。.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久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前益 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治罪。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治,内外肃然。明帝谓淹曰: “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及事平,世服其先见。东昏末,义师至新林,淹微服来奔,高祖拔为冠军将军,秘书监如故。 
    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 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菜耳。.其年,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四年卒,时年六十二。高祖为素服举哀。赙钱三万,布 五十匹。谥曰宪伯。 
    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江淹传》,略有删改) 

译文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小时候父亲早逝,很好学,性格沉静而不好交游。刘宋建平王刘景素喜欢有才学的人,江淹跟随他在南兖州。广陵县令郭彦文获 罪,其口供牵连到江淹,江淹被关进监狱。江淹在狱中上书诉说自己的冤枉,刘景素看完上书后,当天就把他放了。不久举为南徐州秀才,对策很好被评为优秀,任 巴陵王国左常侍。 
    刘景素为荆州郡守,江淹随行任镇将。少帝即位后,朝政混乱,刘景素掌握大权,大家都劝他趁机起兵反对朝廷。江淹总是劝谏说:“谣言招致灾祸,这是管 叔、蔡叔一同灭亡的原因;抵触招来怨恨,七国诸侯因此被杀。您不求国家的安危,听信左右的计策,就又会看到麋鹿霜露出现在姑苏台上。.刘景素不采纳他的建 议。 
    少帝初年,在本官职位上兼任御史中丞。当时明帝任丞相,对江淹说:“你过去在尚书府中,不是公事不随便乱做,为官宽大严厉能调和;现在任南司,一定 能使百官震动肃然。.江淹回答说:“现在的事,可以说据官职而为,更担心才小志短,不能使丞相满意啊。.于是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宏 远,全都以长期有病不能管理帝王陵墓的罪名而弹劾;又奏告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私藏赃物上万,立即逮捕交给廷尉定罪。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 庾昙隆,还有不少郡二千石官员及其大县的长官,多数被弹劾整治,内廷外府一片肃然。明帝对江淹说:“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今日可算得上仅 有的一个。. 
永元年间,崔惠景举兵围攻京城,官吏们都去投靠他,只有江淹称病不往。等到叛乱被平定,大家都信服江淹的先见之明。东昏末年,义军到新林,江淹穿着百姓的衣服来投靠,梁高祖提任他为冠军将军,仍任秘书监。 
    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为临沮县开国伯,食邑四百户。江淹于是对子弟说:“我本来是一个无实权的官,不想富贵,如今忝居这样的官位,实 在有愧。平生总是说知足之事,也已经足够了。人生只要快乐,何必求富呢?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里过平常人的日子。.当年,因病任金紫光禄大夫,改封为醴 陵侯。四年江淹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梁)高祖穿素服致哀,赐钱三万布五十匹。赠谥号为宪伯。 
    江淹年少时因为文章而声名远扬(以文才著称),晚年文思减退,当时人都说他才思枯竭了。他的著作总共有一百多篇,自行结为前后集,与《齐史》十志,一并在当世流行。 

《南史·江淹传》    《梁书·江淹传》    


《楚人患眚》
《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章繁简》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
顾炎武《吴同初行状》
顾炎武《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抄书自序》
管同《记鸽》
管同《灵芝记》
《登扫叶楼记》
梅曾亮《记棚民事》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
《新五代史·康延孝传》
《新五代史·王朴传》
《新五代史·周臣传》
《新五代史·冯晖传》
《新五代史·唐臣传·史建瑭》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
《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新五代史·霍彦威传》
《新五代史·郑遨传》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
《新五代史·李严传》
《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新五代史·王景崇传》
《新五代史·孔谦传》
《新五代史·张敬达传》
《新五代史·刘昫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