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魏书·李安世传》

输入关键字:

《魏书·李安世传》


魏书
原文
    李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引问。诏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拜中散,以温敏敬慎,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赜使刘缵朝贡。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缵自相谓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缵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称于上国?”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时民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今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视,守分之士,永免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禁断淫祀。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檦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破檦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波及诸子三十余人,斩于邺市,境内肃然。以病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玚。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
(选自《魏书·李安世传》

译文
    李安世,幼时聪敏有悟性。兴安二年,高宗召见侍郎、博士的子弟,想选拔其中才学优秀者为中书学生。安世这时十一岁,高宗见他尚小,亲自召问。安世陈述家族情况,很有条理,即被取为学生。高宗每次巡幸国子学,常单独召见。诏示说:“你只要保持这种态度,不愁不富贵。”为父守丧以孝敬著名。天安初年,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因温和敏捷恭敬谨慎,显祖信任喜爱他。渐升至主客令。萧赜派刘缵朝贡,安世容貌端美,举止优雅,刘缵等人相互之间谈论说:“没有君子,难道能立国吗?”刘缵等称呼安世为典客,安世说:“三代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怎么能用亡秦的职官,称呼中原帝国。”刘缵问:“世代变化而名号不同,共有几次?”安世说:“周称掌客,秦改为典客,汉名鸿胪,现在叫主客。君等不想仿效周文王、周武王,却关注亡秦。”国家遇有江南使者来,拿出很多收藏在宫内的宝物,让京城爱好仪容服饰的富户买走,让使者任意买卖。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缵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通于神明,山不吝惜珍宝,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没有山岭不产玉。”刘缵开始想大买金玉,听到安世的话,羞惭作罢。当时民众贫困饥荒流离失所,豪强巨族大量占有土地,安世于是上疏说:“我认为现今尽管井田制度难以恢复,但应重新调节测量,采用周密的方法,使分田耕种有标准,能力与产业相称,小民能够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豪强没有多余土地取盈利。那么,皇上无私的恩泽,就能平均播洒给广大百姓;如山一样的粮食,可以堆积在家家户户。另外被争抢的田,应限定年限,事久难明产权的,一律归属现在的主人。然后虚伪诈妄的奸民,才会断绝觊觎的念头,安分守己的人,可永远免受欺凌侵夺。”高祖很赞同此议,后代的均田制由此产生。出朝任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鼓励引导农业生产,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当初,广平人李波,家族势力强大,残害侵夺百姓。前刺史薛道檦亲自去讨伐,李波率他的宗族迎击,大败薛道檦军队。于是李波处成为罪犯逃奔的地方,于公于私都成为祸患。李安世设计谋诱捕李波及其子侄三十多人,在邺城街市斩首,境内安定。因病免职。太和十七年去世于家中。李安世娶博陵崔氏,生了一个儿子李玚。崔氏因嫉妒凶悍被休,又娶了沧水公主。

《魏书·李安世传》    


《宋史·鲁宗道传》
高适《燕歌行》
徐渭《书田生诗文后》
徐渭《豁然堂记》
徐渭《西施山书舍记》
《薛谭学讴》
《唐太宗论止盗》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
《鲁肃过蒙屯下》
《孟母三迁》
《齐人有好猎者》
《宋贾买璞》
《千金求马》
《熊渠子射石》
杜牧《燕将录》
《溪音》序
《宋史·孙固传》
《后汉书·邓训传》
《宋史·张顺传》
《新唐书·杜如晦传》
《明史·黄得功传》
范浚《蔡孝子传》
《宋史·高登传》
《宋史·徐的传》
《宋史·陈靖传》
《于令仪不责盗》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于令仪赠盗》
《竹轩先生传》
《出三藏记集·法显法师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