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史·张秉传》

输入关键字:

《宋史·张秉传》


宋史
原文
    张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父谔,字昌言,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宋师南伐,与州将许昌裔叶议归款,太祖召见,劳赐良厚,授右赞善大夫。蜀平,选知阆州。太平兴国中,即除西川转运副使。先是,土人罕习舟楫,取峡江中竟渡者给漕运役,覆溺常十四五。谔建议置成棹军分隶管勾,自是无覆舟之患。秉举进士,仪状丰丽,属词敏速,善书翰,太宗喜之,擢置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深为宰相赵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会有荐其才,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判吏部铨、知审官院。真宗嗣位,进秩兵部郎中、判昭文馆。时草叙用官制,有“顷因微累,谪于遐荒”之语,上览之曰若此则是先朝失刑矣遂除秉左谏议大夫连知颍襄二州徙凤翔府诉以母老贫窭诏给装钱未行改江陵。丁母忧,起复,知河南府。景德初,徙河阳,换澶州。车驾将幸河上,又徙知滑州。道出韦城,秉迎谒境上,俾预从官侍食;遣与齐州马应昌、濮州张晟往来河上,部丁夫凿凌,以防契丹南渡。召归阙,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复知并州。将行,恳求御诗为饯,上为作五言赐之。徙相州。大中祥符九年,复纠察在京刑狱,暴疾卒。秉典藩府,无显赫誉,及再至太原,临事少断,多与宾佐博弈。虽久践中外,然无仪检,好谐戏,人不以宿素称之。好饬衣服,洁馔具,每公宴及朋友家集会,多自挈肴膳而往。家甚贫,常质衣以给费焉。
(节选自《宋史·张秉传》,有删改)

译文
    张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他的父亲张谔,字昌言,南唐时任秘书丞、鄂州通判。宋朝军队南征,张谔和州里将领许昌裔共同商议归降的事项,宋太祖召见他,慰劳赏赐很丰厚,授任右赞善大夫。蜀地平定后,选张谔任阆州知州。太平兴国年间,任西川转运副使。之前,本地人很少熟习船运,征用峡江竟渡的人从事漕运的差役,翻船淹死的常常有十分之四五。张谔建议设置成棹军分别隶属管理,从此没有翻船的祸患了。张秉考中进士,他仪表丰满美丽,文思敏捷,擅长写文章,太宗喜欢他,提拔为进士甲科。初任官做了将作监丞、宣州通判。升任监察御史,很受宰相赵普的器重,赵普将弟弟的女儿嫁给他。恰好有人举荐他,任郑州知州。召回京城,在昭文馆当值,升任右司谏。恰逢任命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张秉与薛映为副使。张秉入京担任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很快又换任盐铁判官、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判吏部铨、知审官院。真宗继位,张秉进升官职为兵部郎中、判昭文馆。当时让他起草分等级进用设官的制度,有“一时因小小的牵累,就被贬往偏远之地”的话,皇上看后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先朝肯定是刑罚不当了。”于是任命张秉为左谏议大夫,接连出任颍、襄二州知州。调任凤翔府,诉说母亲年老家里贫穷,诏令给置办行装的费用,还没有赴任,改任江陵。遭逢母丧,服丧期满起用,任河南知府。景德初年,调任河阳,换任澶州。皇上将要亲临河上,张秉又调任滑州知州。途径韦城,张秉在境上迎接,皇上让他和侍从们一起侍奉吃饭;派遣他与齐州马应昌、濮州张晟往来河上,统领民夫凿开冰凌,来防备契丹南渡。张秉被召回朝廷,转任礼部侍郎,加官枢密直学士,又任并州知州。将要赴任,恳求皇帝赐诗饯别皇上为他作五言诗赐给他。调往相州。大中祥符九年,又任举发督查在京刑狱的官职,暴病而亡。张秉在王府任职时,没有显赫的声誉,等到再到大原任职,遇事很少处理,常和宾客属下棋。虽然在朝廷内外任职时间很长,可是不拘礼仪规矩,喜欢诙谐嬉戏,人们不把他看做资深长官。喜好衣着,看重饮食器具的清洁,每次公宴及朋友家庭聚会,大多自带饭菜前往。家里很贫穷,常典当衣服作费用。

《宋史·张秉传》    


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
《陈书·徐俭传》
《清史稿·张存仁传》
《清史稿·朱轼传》
《清史稿·王弘祚传》
《清史稿·阎若璩传》
聊斋志异之《牧童逮狼》
《聊斋志异之周三》
《聊斋志异之菱角》
《聊斋志异之豢蛇》
《聊斋志异之马介甫》
《聊斋志异之疲龙》
《郭淮为妻请命》
马中锡《中山狼传》
《野庙碑》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北史·韦珍传》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苏轼《苏廷评行状》
纳兰性德《原诗》
《新元史·徐泰亨传》
苏辙《上昭文富丞相书》
冯梦龙《倪云林事》
陈继儒《倪云林集序》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王安石《上人书》
《闽有带鱼》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