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书·王敬弘传》

输入关键字:

《宋书·王敬弘传》


宋书
原文
    王敬弘,琅玡临沂人也。与高祖① 讳 同,故称字。曾祖廙,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敬弘妻,桓玄② 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 ,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付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
    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 。高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高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 ,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译文
    王敬弘,是琅玡临沂人。因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称呼。曾祖王廙,担任晋骠骑将军。祖父王胡之,担任司州刺史。父亲王茂之,是晋陵太守。敬弘年轻时就有高尚的节操,始任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敬弘性情恬淡宁静,喜欢游览山水。任天门太守。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敬弘到郡县去时,其时桓玄镇荆州,桓玄送信给敬弘请他到府上拜访。王敬弘到了巴陵,对人说:“桓玄邀请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罢了,我不做桓家的入赘女婿。”于是他 派另一条船将妻子送到江陵。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整整一年也没有去接她。郡里无事,便尽情游山玩水,往往一连数日不归,心情非常高兴。桓玄辅佐国政及后来篡位屡次征召他,他都不答应。高祖登基,敬弘补任宣训卫尉,担任散骑常侍。永初三年,王敬弘转任吏部尚书,常侍之职不变。敬弘每次被征召,即使敬奉高祖,已经到了应该退下来的时候,他就立即解去官职,高祖赞赏他的志趣,不随意违背他的请求。又被任命为庐陵王的老师,担任散骑常侍,他自称无德才不配做庐陵王的老师,坚决辞谢不接受。又被任命为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担任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未接受。太祖即位,又让他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统率江夏王的军队。元嘉三年,任尚书仆射。刚开始不懂关署文案。有次参加判案,皇上问他一件疑案,敬弘回答不出来。皇上变了脸色,问有关人员:“为什么不将案卷交给仆射?”敬弘说:“臣已拿到案卷读了,却弄不明白。”皇上非常不高兴。元嘉六年,调任尚书令,敬弘坚决辞谢,上表皇上请求回到东部,皇上难以改变他的想法。改而任命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分给他随从二十人。敬弘辞去侍中、特进,并请求减去一半随从,未被允许。等到敬弘回东部时,皇上亲自到冶亭为他饯行。二十四年,敬弘死于余杭舍亭山,时年八十八岁。朝廷追赠他原先的官职。
    顺帝升明二年,追授谥号为文贞公。王敬弘身材矮小,但举止姿态方正端庄,桓玄称之为“弹棋八势”。他所住的舍亭山,溪流环绕,极具登山临水的美景,当时人都称他王东山。高祖曾向他请教朝廷政事得失成败的关键,敬弘答道:“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会议论政事。”高祖极其推崇他的话。敬弘的儿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替他请求任奉朝请,并写信给恢之说:“秘书郎名额有限因而有竞争,奉朝请则没有名额限制,所以没有竞争。我想让你处在没有争斗的地方。”高祖赞赏并答应了他。敬弘一年见儿孙不超过一两次,见一次也总是一天时间。恢之曾经请假回来看望他,敬弘限定一天见他,但是到了那一天(因事耽搁)没能实现,而恢之到家那天假期快结束了,恢之请求回朝廷,敬弘喊他,恢之已到了门口,敬弘又不见他了。恢之在门口跪拜辞别,流泪而去。

《宋史·王敬弘传》    《宋书·王敬弘传》    


《魏收改武学文》
《北齐书·崔暹传》
《北齐书·陈元康传》
《北齐书·段韶传》
《北齐书·颜之推传》
《北齐书·裴让之传》
《北齐书·綦连猛传》
《北齐书·袁聿修传》
《北齐书·崔昂传》
《北齐书·卢文伟传》
《北齐书·和士开传》
《北齐书·崔季舒传》
《北齐书·卢潜传》
《北齐书·斛律羡传》
《北齐书·阳斐传》
《北齐书·独孤永业传》
《北齐书·杨愔传》
《北齐书·傅伏传》
《北齐书·尧雄传》
梦溪笔谈之《古镜》
《晏殊初仕》
《润州玉磬》
《杜五郎传》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
《尹公亭记》
曾巩《书魏郑公传》
曾巩《送丁琰序》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送李材叔知柳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