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书·檀道济传》

输入关键字:

《宋书·檀道济传》


宋书
原文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译文
    檀道济,年幼时失去了父亲,处在丧事期间能守孝尽礼。奉养姐姐,服侍兄长,由于他和睦恭敬而获得好的称誉。宋高祖举义时,檀道济随从他进入京城,参与高祖建武军事,讨伐平定了鲁山,俘获了桓振,因参加起义有功劳,被封为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叛乱时,众贼寇纷纷兴起,郭寄生等聚集在作唐作乱,他又跟随刘道规讨伐柏谦、荀林等人,他处处以身作则,来激励文武官员,冲锋陷阵必定走在士兵前头,所以大军所指向的地方,无不被攻破。等到徐道覆来进逼,刘道规亲自出兵迎战,檀道济的战功最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任命檀道济为前锋,出兵淮水、淝水,军队所到之处,各城守敌纷纷投降。军队到达成皋,伪充州刺史韦华降顺。径直进攻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洗归服。一路夺取城池,攻破军垒,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提议说,应该把这些人全部杀掉,将其尸体运到京城向人们展示以壮军威。檀道济说:“讨伐罪人而安抚百姓,正在今天。”便释放全部俘虏并让他们回家。于是戎、夷等少数民族都很感激,相互率领其部族来归顺的很多。
    景平元年,敌军在东阳城围攻青州利史竺夔,竺夔向朝廷告急。皇帝加檀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一起救援东阳。还未到达,敌军就烧掉军营,焚毁攻城器械逃遁。檀道济将要率军追击他们,但城内没有粮食,于是打开窖仓,取出陈年老谷;窖有几丈深,等到取出稻谷碾成米,已经过了两个晚上;敌寇已逃离很远了。再不能追上,于是才停止了。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刘义真,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檀道济,檀道济有不同的意见,多次向徐羡之陈说这样做不行,但均不被采纳。徐羡之等人又密谋要废除少帝,用委婉的言词奉劝檀道济入朝。檀道济来到以后,徐羡之把他们谋划的事告诉他。在要废除少帝的这天晚上,檀道济进入领军府跟谢晦一同住宿。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太祖还未进入京城时,檀道济进入朝堂守卫。太祖登位后,进号檀道济为征北将军。檀道济在前朝立有显赫的功劳,威望很高;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太祖重病多年,彭城王刘义康担心皇帝一旦驾崩,檀道济就不能再控制。元嘉十二年,皇帝病得很厉害,适逢北魏侵犯边境,便召檀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天,皇帝打算派遣檀道济回去镇守,檀道济已经动身下了船,恰好皇帝的病又发作。刘义康于是召回檀道济,并以祭祀路神为他设宴送行之名,趁机将他逮捕。薛彤、进之都是檀道济的心腹干将,有胆量和勇力,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张飞、关羽。起初,檀道济被捕时,气得脱下头巾掷在地上说:“竟然破坏国家的根基!”

《宋书·檀道济传》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
《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
《三国志·袁术传》
朱熹《黄子厚诗序》
《新唐书·郭震传》
《汉书·天文志》
《梁书·刘季连传》
归有光《顾隐君传》
《怒蛙说》
王若虚《焚驴志》
柳宗元《零陵三亭记》
《宋史·欧阳修传》
戴名世《河墅记》
《辽史·韩延徽传》
方良永《厓门吊古记》
《清史稿·李文耕传》
《元史·宋子贞传》
《宋史·叶衡传》
《关木匠传》
《汉书·丙吉传》
《明史·平安传》
《宋史·杨亿传》
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微道人生圹记》
陈继儒《游桃花记》
陈继儒《梅花楼记》
《元史·陈思谦传》
《明史·佞幸传》
陈子昂《论为政之要》
全祖望《金农与苍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