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闽中海错疏 明 屠本畯

3-閩中海錯疏卷中
  閩中海錯疏卷中

  明 屠本畯 撰

  鱗部下

  烏鰂  柔魚【墨斗猴染】

  烏鰂一名墨魚大者名花枝形如鞋囊肉白皮斑無鱗八足前有二鬚極長集足在口緣喙在腹腹中血及膽正黑背上有骨潔白厚三四分形如布梭輕虛如通草可刻鏤以指剔之如粉名海鰾鮹醫家取以入藥古稱是海若白事小吏一名河伯從事

  按鰂遇風波即以二帶捉石浮身水上見人及大魚輒吐墨方數尺以混其身人反以是得之其墨能巳心痛小魚蝦過其前輒吐墨涎致之性嗜烏每暴水上烏見以為死便往啄之乃卷而食之月令九月寒烏入水化為烏鰂【唐韻所載】羅碩云此魚乃烏所化盖水烏之似鶂者今其口足并目尚存形似且以背上之骨驗之晒乾者閩浙謂之明府

  柔似烏鰂而長色紫一名鎖管

  按柔有骨如三層紙厚白而差紉云無骨非也但鰂作腥柔不作腥而味佳

  墨斗似鎖管而小亦能吐墨【補疏】

  猴染比墨斗稍大比鎖管稍小【補疏】

  馬鮫【嘉酥魚】 鰛

  馬鮫青斑色無鱗有齒又名章鮌連江志謂之章胡按閩志稱鯧魚肉理細嫰而甘馬鮫肉稍澁氣腥而不及鯧此說非也盖鯧細口扁身而團無鱗無腸馬鮫銳口圓身而長無鱗有腸

  嘉酥魚海中魚之極大者重千斤琉球人以其脊為酥販鬻閩中【補疏】

  鰛似馬鮫而小有鱗大者僅三四寸

  詶鯯  黄雀  青鮫

  詶鯯板身多鯁而肥美爾雅謂之當魬

  黄雀似鯯而小冬月最盛

  青鮫類黄雀而不甚大

  帶魚【帶柳】

  帶身薄而長其形如帶銳口尖尾只一脊骨而無鯁無鱗入夜爛然有光大者長五六尺

  帶柳帶之小者也味差不及帶

  按帶冬月最盛一釣則羣帶銜尾而升故市者獨多或言帶無尾者非也盖為羣帶相銜而尾脫也

  鱆魚  石拒  章舉【塗婆】

  鱆腹圓口在腹下多足足長環聚口傍紫色足上皆有圓文凸起腹内有黄褐色質如卵黄有黑如烏鰂墨有白粒如大麥味皆美明州謂之望潮

  按鱆有腹無頭而俗以腹為頭非也有名同而質異者廣南有蠏亦名望潮他日廣浙相傳慎勿以此物即彼物也

  石拒似鱆而極大居石穴中人或取之能以足粘石拒人

  章舉紅舉也似石拒而大

  塗婆章舉也似石拒而足短

  按明州所產章舉大有至五六斤者與鱆魚性俱寒不可多食能發宿疾

  䲅

  䲅鮭也一名胡夷一名鯸鮐一名河豚狀如科斗腹下白背上青有黄文眼能開閉頭無腮腹無膽觸物輒嗔腹張如鞫浮於水上味至美然有毒能殺人

  按䲅無腮無膽故肝最毒肝血及子入口爛舌入腹爛腸以其味美吳浙喜食之今烹者必覆盖蒙密忌炱煤落其中雜以荻芽或橄欖煮之方可食予在兩淮食河豚而隸卒取其子去製以市人皮肚潔白俗名西施乳

  水母

  水母一名鮀一名鮓海中浮漚所結也色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縱廣數尺有知識無腹臟無頭目處所不知避人隨其東西以蝦為目無蝦則浮沉不常蝦憑之其汎水如飛蝦見人驚去鮀亦隨之而沒潮退蝦棄之於陸故為人所獲○本草謂水母為樗蒲魚北戶錄謂水母為蚱一名石鏡南人治而食之性熱偏療河魚疾也【補疏】

  按物類相感志云水母大者如牀小者如斗明州謂之蝦鮓其紅者名海蜇其白者名白皮子皮切作縷名水母線嶺表異錄云淡紫色大者如覆帽小者如碗腹下有物如懸絮

  魟魚【□魟 水盖斑車 黄貂】

  黑魟形如團扇口在腹下無鱗軟骨紫黑色尾長於身能螫人○此魚頭圓秃如燕身圓褊如簸尾圓長如牛尾其尾極毒能螫人有中之者日夜號呼不止以其首似燕名燕魟魚以其尾似牛尾故又名牛尾魚其味美在肝俗呼鯕魚【補疏】

  □魟背厚尾長有大者二三百斤

  水盖背差薄於刳之多水

  斑車背上有斑肉粗而味腴大者三四百斤其腹中有肚味更佳

  黄貂似燕而嘴尖土人薧以為鮝偽作燕

  按魟其種不一而骨肉同諸魟以黄貂為第一

  彈塗  白頰  塗蝨

  彈塗大如拇指鬚鬛青斑色生泥穴中夜則駢首朝北一名跳魚海物異名記云登物捷若猴然故名泥猴白頰似跳魚而頰白

  塗蝨生於泥中如蝨故名一呼塗蝨有刺彈人一名彈瑟田塍潭底往往有之一名田瑟

  䱠魚  白鰾

  䱠長七八寸骨柔無鱗類錢之半有五色文

  白鰾形圓薄類錢一名金錢鰾

  丁斑  魴鮃  溪斑  重唇  叠甲

  丁斑大如指長二三寸身有花文紅綠相間尾鮮紅有黄點善鬬人家盆中畜之一名鬬魚養成半載尾上起鬐長寸許

  魴鮃大如拇指有五色

  溪斑黄質黑斑身圓鱗細大者長五六寸

  重唇頭大尾小無鱗長三寸許生石穴中

  叠甲身圓長四五寸鱗有兩重無味

  銀魚  麫條【漿魚】 白沫

  銀魚口尖身銳瑩白如銀條

  麫條似銀魚而極大一名白飯魚

  漿似麫條而嘴小

  白沫梅雨時海水凝沫而成形雪色無骨其大如筯薧之味厚名丁香魺

  鰔魚  錢串

  鰔狀似鯈其喙如針

  錢串身長而小嘴長五六寸青色亦名青針

  海燕  飛魚

  海燕形如飛燕有肉翅能奮飛海上

  飛魚頭大尾小有肉翅一躍十餘丈

  白魚  黄魚  鰦  竹魚  大面

  白魚板身色白頭昂多細鯁大者六七尺生江中黄魚身扁薄而多鯁色黄

  鰦頭微而小扁

  竹魚身甚薄

  大面板身濶二三寸尾無鱗

  鏡魚  圓眼

  鏡魚眼圓如鏡水上翻轉如車亦名翻車魚

  圓眼口尖眼圓而赤

  黄彡  黄□  耍魚  金鮐  寸金

  黄彡鱗細黄赤色

  黄□鬛黄色

  耍魚厥狀纎細名黄絲耍

  金鮐尾脊有細鱗金色

  寸金長寸許黄色出寧德縣七都

  火魚  緋魚

  火魚隨潮蔽江結陣而來故名

  按興化志不載魚形色但云結陣而來則火字當作夥

  緋魚色如緋○宋志云緋魚色如緋今海上有一種紅桃魚全緋又一種新婦魚近緋二者不知何指【補疏】白刀  □  鱱  白澤

  白刀白鱗形似刀生江河間

  □身長鱗白

  鱱大者長五六寸白質黑章味美少鯁

  白澤海物異名記云羣生隨波潮縮在澤

  鯖鯷  鱅  鯶

  鯖鯷背青身長一名青魚

  鱅雌生卵雄吞之成魚青色無鱗一名松魚

  鯶色微黑一名鯤

  楓葉  琵琶  鹿角

  楓葉海物異名記云海樹霜葉風飄浪翻腐若螢化厥質為魚

  琵琶身扁狀似琵琶無鱗生南越者長二丈述異記云海魚千歲為劍魚

  鹿角海物異名記曰芒角持戴在鼻小者醃為鮓味佳大者長五六寸其皮可以角錯

  抱石  石伏

  抱石出於山溪背偃而腹平大如指常貼於石上土人取以為腊

  石伏伏於溪下

  □魚  土蟀

  □無皮鱗嶺南呼為綿魚

  土蟀形如蚯蚓

  蠱鮐   鯏 骰魚

  蠱鮐尾有腥多穴於田塍或泥岸中

  鯏一名蚶魚味不佳

  骰細如米粒可鮓長樂所產春月最多即魚苗之大者土人名舜思魚

  䱀魚  鬬潮

  䱀魚海產其類甚衆皆可食

  鬬潮乘波霧集

  蝦【蝦魁 蝦姑 白蝦 草蝦 梅蝦  蘆蝦稻蝦 對蝦 赤尾 塗苗 金鈎子 海蜈蚣】

  蝦魁嶺表異錄云前兩脚大如人指長尺餘上有芒刺銛硬手不可觸腦殻微有錯身彎環亦長尺餘熟之鮮紅色一名蝦盃俗呼龍蝦

  按閩部疏云海味重於天下者稱西施舌江珧柱泉漳間皆有之而苦不稱美其他鱗介殊狀異態多不可名而最奇者龍蝦置盤中猶蠕動長可一尺許其鬚四繚長半其身目睛凸出上隱起二角負介昂藏體似小龍尾後吐紅子色奪榴花真奇種也

  蝦姑形如蜈蚣能食諸蝦

  白蝦生江浦中郡城南有白蝦浦

  草蝦頭大身促前兩足大而長生池澤中

  梅蝦梅雨時出洲渚間

  蘆蝦是蘆葦所變味甘美鮓之尤妙國初曾進貢稻蝦是稻花所變

  對蝦土人腊之兩兩對挿以寄遠

  赤尾蝦之小者即天津之滷蝦

  塗苗海物異名記謂之醬蝦細如針芒海濱人醎以為醬不及南通州出長樂港尾者佳梅花所者不中金鈎子小於赤尾晒乾淡者佳

  海蜈蚣狀類蝦姑產興化海中土人取之切以為膾食【補疏】

  按蝦其種不一而肉味同諸蝦以蝦魁為第一此外又有涼蝦等不能盡錄

  鯪鯉

  鯪鯉一名穿山甲似鯉而有四足鱗甲堅厚常吐舌出涎須螻蟻滿其上乃卷而食之

  蝦蟆  蟾蜍  大約  雨蛤  石鱗

  蝦蟆大如拇指微黄腹白生草澤間其鳴吚呷

  蟾蜍皮皺色黑頭腹大而脚細好伏墻陰下

  大約青背黄脊一路微黑腹平而色黄褐嘴尖當項兩傍有白圈

  雨蛤一名雨鬼形如蝦蟆大如小拇指天將雨則鳴按自蝦蟆至石鱗凡五種皆陸產而蟾蜍絶夀有至千歲者五月五日得之謂之辟兵古稱月中有蟾蜍也石鱗神物閩人珍以為上品故别論

  石鱗生高山深澗中皮斑肉白味美晝伏竇中夜居山頭石頂最高處捕者不可預相告語密以黄歷首一葉納諸竈中即抱松明措火而去緣崖扱石以火照之見火輒醉不動十不脫一閩人飲饌以此為佳品俗名石□魚又曰谷凍

  按石鱗似水雞而巨肉嫩骨粗而脆水雞似石鱗而小肉粗骨細而軟望火投明此類性之常也而云見火輒醉不動非也往予聞閩人言石鱗靈物人往捕執炬出門禁毋相告至彼可獲否則俱匿矣炬至鱗羣坐石上觀火不動以是盡得之何獨靈於聞聲而昧於觀火耶

  水雞  尖嘴蛤  青約  青魻  黄魻

  水雞似石鱗而小色黄皮皺頭大嘴短其鳴甚壯如在甕中

  尖嘴蛤背黄脊一路微黑腹大聲微白色似水雞而小青約身青嘴尖脊一路微黑腹細而白

  青魻一名蛙

  黄魻類水雞

  按自水雞至黄魻凡五種皆水產而水雞可食味不及石鱗黄魻可食味不及水雞閩人惟食石鱗水雞而黄魻等種則皆不食之也

  閩中海錯疏卷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