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苏有过,御史连疏,川人太盛,差除不当。

输入历史事件:

二苏有过,御史连疏,川人太盛,差除不当。

公元1093年 三月
二苏有过,御史连疏,川人太盛,差除不当。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二本年三月甲辰纪事:“门下侍郎苏辙奏。臣近以御史董敦逸,言川人太盛、差知梓州冯如晦不当,指为臣过,遂具札子,及面陈本末。寻蒙德音,宣谕深查敦逸之妄,而以臣言为信。臣德望浅薄,言者轻相诬罔,若非圣明在上,心知斜正,所在则孤危之,纵难以自安。窃详敦逸所言,谓冯如晦事,乃其前状所言之一,则其余事不可不辨,遂其一一付外施行。复蒙再三宣谕,以谓其他别无事实。伏惟圣恩深厚,知臣愚拙,曲加庇护,仰含恩造,死生不忘!然臣忝备执政,知人言臣过恶而默然不辨,实难安职。陛下爱臣虽深,而不令臣得知敦逸所言,臣窃有所未喻也。若敦逸所言,果中臣病,何惜时辰引去,以谢朝廷。若敦逸所言非实,亦使臣略加别白,然后出入左右,粗免愧耻。如不蒙开允,非所以为爱臣也。所有董敦逸言臣章疏,伏乞早赐付三省施行。敦逸前奏不传(此初十日所奏)。后奏云。臣近具奏,乞减杀川人太盛之势,及乞广为体访等事,已尘圣览,今采众言,有合开陈下项。一、访闻苏轼苏辙范百禄辈,各有奏举,及主张差除之人,惟苏轼为多。或是亲知,及其乡人,有在要近,有在馆职,有为教官,有作监司,有知州军,不可以数考,是致仕路有不平之叹。中书省尚书吏部,须籍姓名,乞指挥供具,便见员数之多寡、事势之何如。”


林俊《西征集》刊刻。
黄绾访郑善夫。
高拱(1512一1578)生。
赵伊(1512—1573)生。
本年前后,徐祯卿《迪功集》刊刻。
倪岳《青溪漫稿》刊行。
储巏卒,年五十七。
都穆《南濠诗话》刊刻。
朱存理卒,年七十。
郑善夫归隐。
夏尚朴为亡友刘元素撰行状。
王廷相谪赣榆。
十八日,赐唐皋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宋濂《宋学士文集》新本编成。
边贡起复。
李梦阳罢归。
邵宝《容春堂前集》编成。
唐寅受聘于宁王濠。
李攀龙(1514—1570)生。
余曰德(1514一1583)生。
吴维岳(1514—1569)生。
唐寅佯狂避宁王。
曹安《谰言长语》重刊。
杨荣文集重刊。
梁储请修缮宫廷书籍。
张弼文集刊刻。
方良永致仕。
陆深与张铁定交。
杨继盛(1516---1555)生。
叶子奇《草木子》由其七世孙叶溥重订刊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