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三日,江湜(1818—1866)卒于杭州旅舍,年四十九。

输入历史事件:

初三日,江湜(1818—1866)卒于杭州旅舍,年四十九。

公元1866年 七月
初三日,江湜(1818—1866)卒于杭州旅舍,年四十九。

《伏敔堂诗续录》四卷本年杭州刊出。《蜕翁所见诗录•感逝集》:“弢叔之言诗以情为主,而归于一真字,又其意欲独立门户,不肯步人后尘,并见于与李小湖、陆雪亭论诗诸篇。故其所为诗不假雕饰,纯用白描。骨肉朋友之怀,死生离别之感,言之颇觉沉著痛快。其才力亦充然有余,用笔能辗转不穷,屈曲透达。在吾吴数百年来诗家中,洵足别开生面,自副所言。至其于古人宗派,评之者或以为专法昌黎、山谷,然亦时有似东野、后山处,逮后诗境益熟,渐趋平易,遂大类诚斋、石湖手笔,因此未免间有率滑之语,此其生平作诗大略也。”黄华《江弢叔先生传》:“(少)慷慨论天下事,冀得尺寸以自效。既而东南大乱,诸子相继逝,先生笃念师友,又重以国家之痛,饥驱流转,席藁茹荼,终其身不获一日安,无所表异,乃托于诗以自见。凡胸中郁结不平,千怪万态,悉于诗歌发之,殆所谓穷而益工者。……论者谓先生诗清处见骨,真处入情,奄有诸家之长,而能卓然自成一家。其真率处,若不经意,实则戛戛独造,运实于虚,杜诗韩笔,无一字无来历,上绍风人,下开来者,所谓豪杰之士,非耶?”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江湜诗自开户牖”条:“有清咸同中之能作宋派诗者,时论以《伏敔堂》与郑子尹之《巢经堂集》、金亚匏之《秋蟪吟馆》并称,盖能于举世不为之日,自开户牖,戛戛独造,亦云难矣。李越缦论弢叔诗,以为有劲气而多病粗率,实则粗率二字未免失当。弦叔久官闽浙,终于卑官,故诗中时多抑塞凄苦之作,要亦其境地使然。”“江湜叹老嗟贫”条:“叹老嗟贫,文人结习,识者鄙之。……弢叔处境至困,悉见于诗,其能以曲达之笔状难写之情,而又无寻常怨愤悻悻之意,尤难。”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五十九收其诗十八首,集评:“彭咏莪(蕴章)曰:弢叔诗古体皆法昌黎,近体皆法山谷,无一切谐俗之语错杂其间,戛戛乎其超出流俗矣。”诗话云:“弢叔诗兀奡戍削,以瘦成其坚。自序述彭文敬及青浦熊其英苏林一再称其笔力,盖所自负者在是。生乱离之世,不得志于有司,一尉终沦,半通仅假,内悼身世,上念庭闱,傍惶郁勃,发为危若之言,要亦有不能自已者。至其性成习染,蹈宋人科臼,在所不免,此正其诗病。诸者勿沿流而忘源也。”钱钟书谈艺录第三三则补遗二:“至作诗学诚斋,几乎出蓝乱真者,七百年来,唯有江弢叔;张南湖虽见佛,不如弢叔之如是我闻也。世人谓《伏敔堂集》出于昌黎、东野、山谷、后山,盖过信彭文敬、李小湖辈序识耳。”


梁仍举进士试,礼部侍郎卢文亮知贡举,一说中书舍人封舜卿知贡举。
崔邈,以第一名中进士科状元。
陈沆,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郑希闵,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廖澄,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韦洵美,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谢谌,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五代科目》:“梁开平二年戊辰崔邈榜:晋江县谢谌。
任赞,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刘昌素,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高总,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卢损,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知贡举一说礼部侍郎卢文亮。
一说中书舍人封舜卿知贡举。
梁太祖自发兵至泽州以督之,后虑关中空虚,又退屯晋州。
本月至下月,梁、晋大战于上党、潞州。
晋王李存勖大败梁兵于上党。
梁帝杀金吾上将军王师范于洛阳。
癸巳,以禅代已来,思求贤哲,乃下令搜访牢笼之,期以好爵,待以优荣,各随其材,咸使登用。
罗绍威三十二岁,仍为魏博节度使、兼中书令、邺王。
罗衮本年前后奉使两浙,与罗隐作诗往还,后不知所归。
卢汝弼本年起事晋王李存勖。
戊寅,吴张颢、徐温弑吴王杨渥,渥时年二十三岁。
丁亥,徐温遣壮士斩张颢,并暴其弑君之罪。
军权洵。
梁授杨隆演淮南节度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王。
齐己约四十五岁,作《寄王振拾遗》、《寓言》、《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寄孙辟呈郑谷郎中》、《戊辰岁江南感怀》,感伤唐亡乱离。
黄损约自是年起居庐山。
熊皦本年或稍后居庐山,师从陈沆。
游恭,本年杨渥被杀,恭为撰墓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