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张惠言、张琦兄弟编定《词选》二卷。

输入历史事件:

张惠言、张琦兄弟编定《词选》二卷。

公元1797年 八月
张惠言张琦兄弟编定《词选》二卷。

张惠言序云:“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然以其文小,其声哀,放者为之,或跌荡靡丽,杂以昌狂俳优。然要其至者,莫不侧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自唐之词人李白为首,其后韦应物王建、韩拥、白居易刘禹锡、皇甫松、司空、韩僱并有述造,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五代之际,孟氏、李氏君臣为谑,竞作新调,词之杂流,由此起矣。至其工者,往往绝伦。亦如齐梁五言,依托魏晋,近古然也。宋之词家,号为极盛,然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王沂孙、张炎渊渊乎文有其质焉。其荡而不反,傲而不理,枝而不物。柳永黄庭坚刘过吴文英之伦,亦各引一端,以取重于当世。而前数子者,又不免有一时放浪通脱之言出于其间。后进弥以驰逐,不务原其指意,破析乖刺,坏乱而不可纪。故自宋之亡而正声绝,元之末而规距隳。以至于今,四百余年,作者十数,谅其所是,互有繁变,皆可谓安蔽乖方,迷不知门户者也。今第录此篇,都为二卷。义有幽隐,并为指发。几以塞其下流,导其渊源,无使风雅之士惩于鄙俗之音,不敢与诗赋之流同类而风诵之也。嘉庆二年八月武进张惠言。”道光十年四月张琦《重刻词选原序》:“嘉庆二年,余与先兄皋文先生同馆歙金氏,金氏诸生好填词。先兄以为词虽小道,失其传且数百年。自宋之亡而正声绝,元之末而规矩隳。窒宦不辟,门户卒迷。乃与余校录唐宋词四十四家,凡一百一十六首,为二卷,以示金生,金生刊之。而歙郑君善长复录同人词九家为一卷,附刊于后,版存于歙。”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一《张皋文词选》:“张皋文《词选》,凡词四十四家,一百十六首。由唐逮宋,所选止此,可谓严矣。末附其友黄仲则景仁《竹眠斋词》、左仲甫辅《念宛斋词》、恽子居敬《蒹塘词》、钱黄山季重《黄山词》、李申耆兆洛《蜩翼词》、丁若士履恒《宛芳楼词》、陆祁生继辂《清邻词》凡七家。郑善良抡元又益以皋文茗柯词与其弟翰风琦《立山词》、其徒金子彦应碱《兰耪词》、朗甫式玉《竹邻词》,而善长之作《字桥词》亦自列焉。二张及七家,皆常州人。二金及郑,则歙产也。合十家,或一二阕,或十数阕,其题多咏物,其言率有寄托。相其微意,殆为朱、厉末派恆钉涂泽者别开真面,将欲为词中之铮铮佼佼者乎。《续选》凡诃五十二家,一百二十二首,则翰风外孙董子远毅所录,以补前选之遗,亦肄业之善本也。”谭献复堂词话:“翰丰(珂谨按:即张琦)与哲兄(珂谨按:即张惠言)同撰《宛邻词选》,虽町畦未辟,而奥窒始开;其所自为,大雅遒逸,振北宋名家之绪。


高肇鸩杀彭城王勰。
菩提流支来到洛阳。
中天竺僧勒那摩提(宝意)本年至洛阳。
诏随才试吏,不遗寒门。
昭明太子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
刘峻著《辨命论》。
徐摛对于萧纲文风有直接影响。
晋安王以张率为云麾中记室。
高祖欲封禅泰山,许懋以为不可。
梁遣王神念攻魏充州,宣武帝诏长孙稚等拒之。
高肇、清河王怿奏刘芳等所造八音之器,尺寸度数悉与《周礼》不同。
宣武帝于式乾殿为诸僧、朝臣讲《维摩诘经》。
高肇弟高显卒,肇托常景、邢峦、高聪、徐纥各作碑、铭,宣武帝令崔光简之,以常景文为最。
刘显为《上朝诗》,沈约见而美之。
沈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而武帝不用。
到洽奉敕撰《太学碑》。
张率转宣毅咨议参军。
周弘正年十五,起家梁太学博士。
诏用新舞,鼓吹杂曲仍旧。
刘璠(510—568)生。
萧藻属文好古体。
王僧孺出为仁威南康王长史。
刘苞卒,年三十。
汾州山胡刘龙驹反,使薛和讨平之。
甄琛为河南尹。
袁聿修(511—582)生。
王晞(511—581)生。
萧子云撰《晋书》。
王、谢子弟文脉依然不绝。
议明堂辟雍之礼。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