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嘉定张大受卒,年六十四。

输入历史事件:

嘉定张大受卒,年六十四。

公元1723年 本年
嘉定张大受卒,年六十四。

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匠门书屋文集》三十卷(含诗十卷、诗余一卷)雍正七年顾诒禄刊行。郑方坤《张学政大受小传》:“匠门生有异才,又好学特甚,于经史百家之言,无不贯弗。最为汪钝翁、韩慕庐、朱竹垞三先生所赏识。其《秋夜书怀》诗云:‘尧峰许领东南俊,吏部容先弟子行。更感白头朱检讨,苦将尘剑拭光芒。’俯仰情深,如侯喜之所云死不恨也。”“有集三十卷行世。各体皆工,而有韵之言尤推绝唱。真所谓斡以风骨,润以丹青,而谐以金石者。盖自三百年来以经义取士,老生宿儒卒疲神埋照于其中,其于风雅一途,未遑染指。余所见,如望溪、廧东诸君子,皆不能诗。即前明之震川、鹿门诸老,间一为之,亦蹇轖不成家数。匠门科举之文瓣香寒碧,久已衣被士林,而其诗复精诣若此。是知学究一科,果不足以牢笼大雅,有志之士,慎勿拘墟自守也夫。”(《碑传集》卷四七)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一:“《江左十五子诗》商丘开府时所选也。分道扬镳,一时竞爽。匠门张太史大受笔力稍弱,七言绝句,丰致绝秀。《清流关咏古》其一云:‘树障重云鸟跕山,中原旗帜望空还。风流后主耽歌舞,不闭南朝第一关。’其二云:‘半叠《霓裳》舞未休,宋师不觉到清流。可怜百战南唐将,莫为宫中大小周。’其三云:‘玉笙吹彻小楼寒,谁念东南战血干。梦断故宫凋夜合,西风飞角过磨盘。’其四云:‘一鼓关前晖凤擒,降王片纸出澄心。东流只有春江水,每念家山泪不禁。’曩义门何太史焯尝称匠门时艺‘良质美手,英英鲜润’,诗讵不然耶?”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二:“先生未第进士时,即已陶成士类。既入馆选,汲引尤众。后有负之者,弗与校,且若不知也。吴中宏奖风流,断推匠门。今没世已久,过其故居者,犹想望余风焉。骈语、韵语皆清新独出,披其集如遇其人。”录其《鲁肃庙》等诗十一首。杨锺羲《雪桥诗话》卷三:“‘鸟背岚光过夕汀,碎萍鱼唼水花腥。青山一角湖三面,记是菱塘乙未亭。’张日容绝句也。日容居吴郡之干将门,干将门又名匠门,遂以自号。诗文温雅,为钝翁、慕庐、竹垞三先生所赏识。”《国朝文汇》甲集卷四四录其《株溪先生传》《郃阳康君墓表》文两篇。


版本:明天启元年蒋鐄刻本、清光绪二十九年李盛铎钞本。
曾巩应试落第。
枢密直学士、给事中孙沔还自岭南,帝问劳,解所服御带赐之。
一日,以新及第进士第一人郑獬为将作监丞,第二人杨绘、第三人滕甫并为大理评事,通判诸州;第四人雍子方、第五人宇文之奇并为两使职官;第六人而下并《九经》及第,并为初等幕职官;第二甲,为试衔大县主簿、尉;第三甲、第四甲试衔,并判司、主簿、尉;第四甲已下及诸科,同出身,并守选。
癸卯(四日),知并州韩琦兼制置本路粮草。
乙巳(六日),枢密使、户部侍郎高若讷罢为尚书左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群牧制置使。
丁未(八日),枢密直学士、给事中、新知杭州孙沔为枢密副使。
癸亥(二十四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吏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孙抃为左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十三日,梅尧臣序林逋《林和靖诗集》。
天圣中,闻钱塘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
《和靖诗集》四卷,宋林逋撰。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宋史•艺文志七》、高儒《百川书志》卷一五、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赵琦美《脉望馆书目》、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四库提要》卷一五二、金檀《文瑞楼藏书目录》卷六、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〇九、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五、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版本:明正德十二年韩士英等刻本、明万历四十一年何养纯等刻本、清康熙四十年吴调元刻本、清嘉庆二年顾广圻影宋钞本、清道光四年南海叶梦龙刊本。
十五日,欧阳修自颍州护母丧归吉州,葬沙溪泷冈。
辛未(四日),徙知青州文彦博知秦州,知秦州张昪知青州。
壬申(五日),户部侍部、平章事庞籍以本官知郓州。
癸酉(六日),徙判许州贾昌朝判大名府。
戊子(二十一日),诏礼部贡院:“自今诸科举人,终场问大义十道,每道举科首一两句为问,能以本经注疏对而加以文辞润色发明之者为上,或不指明义理而但引注疏备者次之,并为通;若引注疏及六分者为粗;其不识本义或连引他经文意乖戾、章句断绝者为下。
辛卯(二十四日),以尚书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吴育知陕州。
壬辰(二十五日),降翰林侍读学士、刑部郎中吕公绰为龙图阁学士、知徐州。
戊申(十二日),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新知秦州文彦博为忠武节度使、知永兴军、兼秦凤路兵马事,始用孙抃之言也。
己酉(十三日),命新知青州张昪复知秦州。
壬子(十六日),太子太傅致仕杜衍为太子太师,资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知河阳富弼为户部侍郎、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知陕州吴育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大学士,皆以二府旧臣特迁之。
二十四日,晁仲衍卒,42岁。
著有:《文集》二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汴阳杂说》一卷(王珪《晁君墓志铭》)、《事类后集》三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两晋文类》五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侍雍杂编》(王珪《晁君墓志铭》)、《河内唱和集》(王珪《晁君墓志铭》)、《史论》三卷(王珪《晁君墓志铭》)、《史记文通》二十卷(王珪《晁君墓志铭》)。
辛酉(二十五日),御崇政殿,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太常寺太祝赵彦若。
壬午(十六日),权三司使、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给事中田况为礼部侍郎、三司使。
乙酉(十九日),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台谏官、省府推判官观新乐。
庚寅(二十四日),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胡瑗为大理寺丞。
晏殊自永兴军徙知河南,兼西京留守,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