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日,余怀(1616—1696)卒。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日,余怀(1616—1696)卒。

公元1696年 六月
  二十日,余怀(1616—1696)卒。

据李金堂校注《板桥杂记•前言》。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括注余怀生卒年为“1616—1695”。不从。尤侗《艮斋倦稿》卷九《挽余曼翁八绝句》之二云:“老来建在正堪夸,序齿居然先子牙。何意道场终九九,并非太岁在龙蛇。”《清史列传•文苑传》:“余怀,字澹心,福建莆田人,侨居江宁。才情艳逸,工诗。生明季乱离之际,词多凄丽。尝赋《金陵怀古诗》王士禛以为不减刘禹锡。与杜濬、白梦鼐齐名,时号‘余杜白’,金陵市语转为‘鱼肚白’。词藻艳轻俊,为吴伟业龚鼎孳所赏。晚隐居吴门,徜徉支硎、灵岩间,征歌选曲,有如少年,年八十馀矣。尝撰板桥杂记三卷,记狭邪事,哀感顽艳,亦唐人北里志之类。又有砚癖,蓄砚最多,既老,分与内外诸孙,著《砚林》一卷。后竟以客死。著有《味外轩文稿》《研山堂集》《秋雪词》一卷,《宫闺小名后录》一卷。”余怀《板桥杂记序》:“或问余曰:‘板桥杂记何为而作也?’余应之曰:‘有为而作也。’或者又曰:‘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其可歌可录者何限,而子唯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不已荒乎?’余乃听然而笑曰:‘此即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而非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一又其《板桥杂记后跋》云:“余甲申以前,诗文尽皆焚弃。中有赠答名妓篇语甚多,亦如前尘昔梦,不复记忆。但抽毫点注,我心写兮,亦泗水潜夫记武林旧事之意也。知我罪我,余乌足以知之。”吴伟业《三吴游览志序》:“余子博览群籍,耽情山水,游屐半东南。随见辄纪,日无虚策。顷来吴下,探胜选幽,山巅水涯,烟墨葱蔚。偶刻《三吴游览》一书,余伏而读之,曰:磋夫!异哉!古今一时一事、一草一木,遇其人则传,不遇其人,则湮灭无闻者多矣。然其间哀乐之趣不同,要以性情触之,发为歌啸,著为文章,各自孤行一意。而兴会机境,因之以传,如阮步兵途穷之哭,谢康乐凿山之游,谢太傅泛海之舟,韩吏部华山之恸,皆是也。今余子汗漫寥萧,玄情艳照,虽陶写于丝竹,总无损其神明。推己外求,可以累心处都尽。昔务观蜀记有事而无诗,致能《吴船》详今而略古,而余子兼之,尺幅中居然有万里之势。抑何必抚琴动操,而后众山皆响也哉!”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下卷•余怀秋雪词》:“吴梅村曰:澹心词,大要本于放翁,而点染藻艳,出脱清俊,又得诸金荃、兰畹。此由学富而才俊,无所不诣其胜耳。龚芝麓曰:澹心余子,惊才绝艳,吐气若兰。而搦管题词,直搴淮海之旗,夺小山之簟者。”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一:“莆田余澹心(怀)居建康,风流领袖,所著板桥杂记,世眼以为艳情,道眼以为殷鉴。《金陵怀古》诗,如《谢公墩》《孙楚酒楼》《雨花台》诸作,渔洋山人比之刘宾客。近人多爱其‘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一联。予谓写景虽工,要是装色画,非逸品也。不如‘芳草故都春闭月,落花寒食夜开樽’淡宕有味。”


《佩文斋广群芳谱》成书。
顾嗣立有《双井书屋集》三卷。
查慎行《迎銮集》为本年诗。
彭定求乙酉至本年诗为《南畇续稿》五卷。
冷士嵋续定所作诗为《绪风吟》。
蒲松龄《夏雪》、《化男》记本年事。
顾彩撰、孔传铎、传鋕同选《往深斋诗集》八卷刊行。
汪森《小方壶存稿》十八卷刊行。
张潮刻所编《奚囊寸锦》,时年五十八岁。
徐德音(女)《绿净轩诗钞》五卷刊行。
汪师韩(1707—1780)生。
蔡新(1707—1799)生。
范泰恒(1707—1775)生。
史承谦(1707—1756)生。
任曾贻(1707—?)生。
李海观(1707—1790)生。
陈珮(女,1707—1728)生。
朱书卒,年五十四。
邵陵卒,年六十五。
十五日,蒲松龄赴济南。
陈见智序孔贞瑄《聊园诗略》十三卷。
朱彝尊自编《曝书亭集》八十卷成书。
戴名世《四书朱子大全》刊行。
汪晋征编定《双溪草堂诗集》。
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初次刊行。
顾彩《南桃花扇》当作于此前。
纪炅卒,年八十四。
二十五日,窦克勤卒,年五十六。
查慎行以康熙四十五年九月乞假归葬,今春始入都。
沈德潜游邓尉、铜井、西碛诸山,至渔洋山乃归。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