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一日,汤斌(1627—1687)卒。

输入历史事件:

  十一日,汤斌(1627—1687)卒。

公元1687年 十月
  十一日,汤斌(1627—1687)卒。

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公元1687年),卒岁:汤斌工部尚书。十月十一日卒,年六十一。入祀贤良祠(入祀在雍正十年十月),追谥文正(追谥乾隆元年正月),从祀文庙(从祀在道光三年)。”《清史列传.大臣传》:“汤斌河南睢州人……流寓浙江衢州。世祖章皇帝顺治二年,大兵定江南、江西,斌随其父还里。九年,举进士,由庶吉士国史院检讨……圣祖皇帝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尚书魏象枢荐斌学有渊源,躬行实践;副都御史金鋐荐斌文词淹雅,品行端醇。召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同编修彭孙遹等纂修明史……二十三年二月,擢内阁学士,充《大清会典》副总裁官……上谕学士曰:‘……朕闻学士汤斌曾与孙奇逢讲明道学,颇有定行。前典试浙江,操守甚善,可补授江宁巡抚。’……上谕吏部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领官僚,专资赞导。江宁巡抚汤斌在讲筵时,素行勤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以来,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大用,风示有位。特授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二十六年……九月,改工部尚书。未几,疾作,遣太医院诊视。十月,卒,年六十有一……所著有《洛学编》《潜庵语录》、诗文诸集。”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三选汤斌诗六首,小传云:“文正为国朝第一流人,而韵语葩流,温温蔼蔼,洵为德人之言。因亟登之。”《四库总目提要》卷六三著录汤斌《洛学编》四卷,同书卷九七又著录其《常语笔存》一卷,同书卷一七三又著录其《汤子遗书》十卷、《附录》一卷:“国朝汤斌撰。斌有《洛学编》,已著录。斌在国初,与陆陇其俱号醇儒。陇其之学,笃守程朱,其攻击陆王,不遗馀力;斌之学源出容城孙奇逢,其根柢在姚江,而能持新安、金谿之平。大旨主于刻励实行,以讲求实用,无王学杳冥放荡之弊,故二人异趣而同归。今集中所载语录,可以见其所得力。又斌虽平生讲学,而康熙己未召试,实以词科入翰林。故集中诗赋杂文,亦皆彬彬典雅,无村塾鄙俚之气。至其奏议诸篇,规画周密,条析详明,尤昭昭在人耳目者矣。盖其著述之富,虽不及陆陇其,而有体有用,则斌尤通达于治体云。”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四一选汤斌诗四首,《诗话》云:“潜庵师事夏峰,为姚江之学,而亦推崇洛、闽,持论最为平实。值鸿博大科,应试之作乃斐然可观,亦讲学家所罕有也。诗无意求工,自然雅澹,固是有德者之言。”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八著录《汤子遗书》十卷:“汤斌,字孔伯,号荆岘,别号潜庵,睢阳人……《汤子遗书》田兰芳辑为口卷,王廷灿副因蔡方炳所辑增为十卷,一语录,二奏疏,三序文,四碑记,五书牍,六赋颂论辨,七传志述状,八杂文,九告谕,十诗词……斌为余国柱所陷至死,天下皆知之,故吴祖修诗云:‘齐骂武昌阁老,黑心谗害杀忠良。’二十七年,徐乾学奉命嗾郭琇劾罢明珠、余国柱,琇为斌所举吏,不啻为斌报复。何金兰复劾国柱罢政居江宁买第宅设钱店典肆,得旨勒令回籍,汤、余之争始结。方苞万斯同为斌作传,姜宸英《遗事记》,今与宗羲《神道碑》俱不载本集,盖畏国柱也。”张舜《清人文集别录》卷二著录汤斌《潜庵先生遗稿》五卷(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刻本):“斌自少笃志力学,研精义理。年四十,始往见孙奇逢,服其躬行卓绝,北面执弟子礼甚谨,从之受业。期年而学益进,故其平生论学,一依奇逢,与朱、陆不执异同,而以实践为先……举所学以见诸行事,尤为深切著明。在清初士大夫中,颇以笃实名于时,视托夫理学之名,徒争辨于心性之论,迂远而阔于事情者,固有不同也。”


阳休之为齐左光禄大夫,兼中书监。
庾信作《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周大将军闻喜公柳遐墓志铭》《同卢记室从军诗》。
刘逖徙为北齐仁州刺史。
卢思道为齐京畿主簿。
北齐祖珽说陆令萱出赵彦琛,以珽为侍中。
萧㧑为周少保。
后主时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孔奂阻之,由是忤旨。
北齐杀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
北齐编《圣寿堂御览》,书成,敕付史阁,即《修文殿御览》。
魏收(506—572)卒,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文贞。
阳休之为中书监,本年加特进。
庾信作《奉和法筵应诏诗》《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
庾信作《哀江南赋》,至迟在本年。
王褒为周太子少保,迁小司空,仍掌论诰。
李德林为中书侍郎,与修国史。
薛道衡作《后周大将军杨绍碑》。
萧㧑为周少傅。
释彦琮十六岁,遭父忧,游历篇章。
张种卒,时年七十。
陆从典少时作《柳赋》。
陆琰卒,时年三十四。
李爽、张正见等为文会之友,游宴赋诗,勒成卷轴,徐伯阳为其集序,盛传于世。
刘逖(525—573)被杀,时年四十九岁。
北齐置文林馆。
庾信作《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墓志铭》《周太子少保步陆逞神道碑》等文及《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寄王琳》等诗。
阳休之议《魏书》断限。
颜之推因取急返宅,未与崔季叔等人同谏,因得免祸,寻除黄门侍郎。
卢思道历主客郎、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
释僧玮(513—573)卒,时年六十一岁。
周武帝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