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孟称舜(1599—1684)卒。

输入历史事件:

  孟称舜(1599—1684)卒。

公元1684年 八月
  孟称舜(1599—1684)卒。

据徐朔方《孟称舜行实系年》。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孟称舜的生年及<蚬斗过乐府>的作者》孟称舜之生年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平步青《霞外攈屑》卷四《孟次微监州》:“次微名远,会稽人,子塞广文称舜仲子,前诸生……甲子八月,浙江乡试,十九日,丁子塞先生忧。”孟称舜,字子塞,又作子若,号卧云子、花屿仙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早年与兄孟称尧曾同入复社。清顺治六年贡生,曾任松阳训导。编《古今名剧合选》五十六种(包括他自己的四种),创作杂剧《红颜少年》(已佚)、《眼儿媚》《桃园三访》(即《桃花人面》)、《花前一笑》《残唐再创》(即《英雄成败》)、《死里逃生》,创作传奇《二乔记》(已佚)、《赤伏符》(已佚)、娇红记《二胥记》《贞文记》。康熙《会稽县志》卷一九:“孟称舜,顺治六年贡生,称尧弟,有《史发》诸书及传奇数种。”乾隆《松阳县志》卷七:“孟称舜,字子塞,会稽人。训导。品方正,孤介不肯与俗伍,不肯以私阿,力以励风俗、兴教化为己任。朔望升堂讲道,阐明濂闽心学,课士严整,毋敢或哗。学富才敏,昕夕诵读不绝,寒暑著述无休。适学宫颓废,谋如家事,汲汲不休,庙庑俎豆有未备者,皆缮补之,尊经阁籍其落成,其有功圣门盖不少云。”陈洪绶《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序》:“子塞文拟苏、韩,诗追二李,词压秦、黄,然其为人,则以道气自持。乡里小儿,有目之为迂生、为腐儒者,而不知其深情一往、高微窅渺之致……观此记者,其亦可以想其性情之至矣。昔时子塞有《古今名剧选》《桃花》诸曲行于世,一老先生见而呵之,以为不正之书;又一老先生以为诗曲等也,夫子删诗,不废《郑》《卫》,况子塞所著、所选,又皆以情而出于正者乎!此言是矣……崇祯己卯腊月诸暨陈洪绶题。”祁彪佳《孟子塞五种曲序》:“会稽孟子塞先生之为曲,则真古之诗也。亦非仅古之诗,而即古之乐也。先生前后有曲五种。《二胥》《二乔》则所言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道毕备……《赤伏符》则言天命有定,奸邪不得妄干;大业世授,子孙不容轻弃。《鹦鹉墓》则专言男女夫妇之情。《娇红》变而卒返于正;《贞文》正而克持其变。至其为文也,一人尽一人之情状,一事具一事之形容;雄壮则若铜将军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之辞,妩媚则如十七八小女娘唱‘晓风残月’之句。按拍填词,和声协律,尽善尽美,无容或议。可兴、可观、可群、可怨,《诗》三百篇,莫能逾之。则以先生之曲为古之诗与乐可;而且以先生之五曲作《五经》读,亦无不可也。昔人谓梨园子弟有能唱孟家词者,其价增重十倍,夫犹仅以其情、文之特绝言之耳。《娇红》《二胥》久行于世,《二乔》《赤伏符》俱后出,而斯记则携至金陵,同志诸子为之锓而传焉。”


献捷,会籍田礼毕酺宴,便为守珪饮至之礼,上赋诗以褒美之。
二十七日,玄宗注《老子》,并修《疏义》八卷,制《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颁示公卿。
李颀、萧颖士、李华、赵骅、李崿等登贾季邻榜进士第,孙逖知贡举,试《花萼楼赋》、《七月流火》诗。
张九龄封始兴县子,王维为右拾遗,赋诗献之。
李白在襄阳,献书韩朝宗以自荐,未蒙叙用;旋赴江夏,有诗别宋之悌、孟浩然。
作于本年春游江夏时,参见王辉斌《孟浩然研究》第二章第二节“孟李过从”之“黄鹤楼送别”。
司马承祯(647—735)卒,年八十九。
李白在太原,有诗作。
玄宗亲注《金刚经》,张九龄等请出示天下传习。
卢僎于岘山宴张愿等人,孟浩然预宴,赋诗记之;未久张愿迁王府司马,孟浩然等赋诗为其饯行。
李邕在括州刺史任,撰《秦望山法华寺碑》,并自书之。
李尚隐赴益州长史任,玄宗赋诗送之,张九龄奉和。
王翰(?—735?)卒。
高适应制科试,落第。
征诣长安。
杜甫由吴越返洛阳,应县试、府试。
元结年十七,始折节读书。
崔颢在代州都督府,作边塞诗多首。
韦应物(735?—792?)生。
张建封(735—800)生。
杜佑(735—8l2)生。
张巡等二十人进士及第,考功员外郎李昂知贡举。
诏改由礼部侍郎知贡举。
之而将革焉。
杜甫应进士试落第。
颜真卿以判入高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韦济在恒州刺史任,撰《白鹿泉神祠碑》,未己入为户部侍郎。
李白在太原,一尝北游雁门关;后南返至洛阳,遇元丹丘。
张九龄作《咏燕》诗及《白羽扇赋》。
四年,夏,盛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