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二日,凌濛初(1580一1644)卒。

输入历史事件:

  十二日,凌濛初(1580一1644)卒。

公元1644年 正月
  十二日,凌濛初(1580一1644)卒。

嘉庆十年乙丑刊《凌氏宗谱》卷六谓凌濛初“生于万历庚辰五月初七日未时……卒于崇祯甲申正月十二日未时,寿六十五”。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一号稚成,亦名凌波,又字波厈,别署即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副贡生,曾官徐州判、楚中监军佥事。以编撰《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驰名后世。另有诗文杂著、曲学论著以及杂剧、传奇多种。同治《湖州府志》卷七八录郑龙采《凌君墓志》:“凌濛初,字元房,号初成。乌程人,迪知子。案旧志误作稚隆子。崇祯中以副贡选授上海丞,署海防事,清盐场积弊,擢徐州判。居房村治时,会何腾蛟备兵淮、徐御流寇,慕其才名,征入幕,献《剿寇十策》,竟单骑诣贼营,谕以祸福,贼率众来降。腾蛟曰:‘此凌别驾之功也。’上其功于朝,授楚中监军佥事,不赴,仍留房村。甲申正月,李自成薄徐境,誓与百姓死守。曰:‘生不能得保障,死当为厉杀。’言与血俱,大呼‘无伤百姓’者三而卒。众皆恸哭,自死以殉者十馀人,房村建祠祀之。”乾隆《乌程县志》卷一六著录凌濛初著述“《圣门传诗嫡冢》十六卷、《言诗翼》六卷、《诗逆》四卷、《诗经人物考》《左传合鲭》《倪思史溪异同补评》《嬴滕剖》《荡栉后录》《国门集》一卷、《国门乙集》一卷、《鸿讲斋诗文》《乙编蠹涎》《燕筑讴》《南音三籁》《东坡禅喜集》三卷、《合评选诗》《陶韦合集》”。乾隆《湖州府志》卷四五著录凌濛初著述“《禅喜集评》《朱批选诗》七卷、《选赋》口卷”。光绪《乌程县志》卷三一著录凌濛初著述“《后汉书纂评》《删定宋史补遗》《剿寇十策》”。《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七著录凌濛初《圣门传诗嫡冢》十六卷、《附录》一卷、《言诗翼》六卷、《诗逆》四卷。同书卷一七四又著录其编《东坡禅喜集》十四卷。同书卷一八〇又著录其《国门集》一卷、《国门乙集》一卷:“明凌濛初撰。檬初有《圣门传诗嫡冢》,已著录。是集以皆入国门以后所作,故谓之国门,再入再刻,故有乙集也。二集并于诗末附杂文数篇,盖屡踬场屋之时,故颇多抑郁无聊之作云。”同书卷一九三又著录其编《陶韦合集》十八卷。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六著录凌濛初杂剧《红拂三传》《刘伯伦》(佚)、《祢正平》(佚)、《穴地报仇》(佚)、颠倒姻缘(佚)、《蓦忽姻缘》(佚)、《宋公明闹元宵》。同书卷一〇又著录其传奇《合剑记》(佚)、《雪荷记》(佚)、《乔合衫襟记》


有所得,而必高自位置以自欺而欺人,亦所谓好为其拙也。
章学诚赴永清,应周震荣之邀,主修《永清县志》。
姚鼐作《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贾田祖卒。
公元1777年。
卷乾隆间刊行。
初九日,吕璜(1777—1839)生。
十七日,周仪啼(1777—1846)生。
孙星衍至金陵,以妻王采薇行状并遗诗乞袁枚作墓志。
都中士人宴集于陶然亭。
李海观《歧路灯》成书,前后历时三十年。
记》:“吾乡前辈李绿园先生所撰《歧路灯》一百二十回,虽纯从《红楼梦》脱胎,然描写人情,千态毕露,亦绝世奇文也。
十一日,姚椿(1777—1853)生。
乡试。
杨芳灿应试前寓袁枚随园,与何士颥、方正澍、陈毅、黄钺、吴蔚光等结诗文社。
二十九日,高宗命以哈密瓜赐四库馆臣,纪昀、陆锡熊、陆费墀、翁方纲、朱筠、周永年、余集、程晋芳等一百五十四人联句。
洪朴以事承乏之楚,本月抵汉阳。
公元1777年。
为东园。
胡高望序王械《秋灯丛话》。
洪亮吉偕孙星衍赴太平,入安徽学使刘权之署。
十六日。
吴镇自序《松花庵游草》。
章学诚始识罗有高。
吴定识任大椿于广陵。
禁搬做杂剧律例。
张惠言补县学附生,时年十七岁。
温承恭为学使李调元所赏,补弟子员,时年十五岁。
杨芳灿拔贡。
传》)、侯坤(英和《侯先生墓志铭》)、姚令仪(姚鼐《通奉大夫四川布政使姚公墓志铭并序》)、张太复(《晚晴簃诗汇》卷一○○)、祖之望(陈寿祺《诰授光禄大夫刑部尚书祖公之望墓志铭》)、颜检(《畿辅通志·颜检传》)拔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