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穉登,字伯谷,长洲人。

输入历史事件:

“王穉登,字伯谷,长洲人。

公元1612年 是年
“王穉登,字伯谷,长洲人。

四岁能属对,六岁善擘窠大字,十岁能诗,长益骏发有盛名。嘉靖末,游京师,客学士袁炜家。炜试诸吉士紫牡丹诗,不称意,命穉登为之,有警句。炜招诸吉士曰:‘君辈识文章,能得王秀才一句耶?’将荐之朝,不果。隆庆初,复游京师,徐阶当国,颇修憾于炜。或劝穉登弗名袁公客,不从,刻《燕市》《客越》两集,备书其事。吴中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穉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主词翰之席者三十馀年。嘉、隆、万历间,布衣、山人以诗名者十数,俞允文、王叔承、沈明臣辈尤为世所称,然声华烜赫,穉登为最。申时行以元老里居,特相推重。王世贞与同郡友善,顾不甚推之。及世贞段,其仲子士骕坐事系狱,穉登为倾身营救,人以是重其风义。万历中,诏修国史,学士赵志皋辈荐穉登及其同邑魏学礼、江都陆弼、黄冈王一鸣。有诏征用,未上,而史局罢。卒年七十馀。”崇祯《吴县志》卷五一:“王穉登,字百谷,武进人,从父贾于吴。少英敏,能属对,六龄善擘窠书……试京闱未竟,闻父丧,即日奔还。已再应顺天试不第,慨然曰:‘吾乃曳逢衣,局促辕下,千秋大业讵一第止耶!’遂高卧,不复出。卜筑长春巷,日肆力古文词,二酉五车,靡所不博涉。尤邃于风雅,自建安迄大历,囊括刃解,为骚坛赤帜。吴中称祝、祖饯、铭志、碑版之词,蕲为光宠者必之穉登……即朝鲜安南诸国;水西、思明诸酋,争购其翰墨。于是穉登名满天下……神宗践祚,诏举轶才,林文恪燫以穉登荐,辞不往。赵文懿皋议修国史,请旨搜山林岩穴之士入史馆,征及穉登,与御史邢侗礼部屠隆。穉登计曰:‘将置史馆诸君子何地?是怨府也。’事竟寝,咸服其有识……乡人称述其事,多不胜纪。卒年七十八。”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二七著录王穉登“《晋陵集》二卷、《金阊集》二卷、《燕市集》二卷、《青雀集》二卷、《客越志》二卷、《越吟》二卷、《荆溪疏》二卷、《延令纂》二卷、《梅花什》一卷、《明月篇》二卷、《两航记》一卷、《青苕集》二卷、《竹箭集》二卷、《采真篇》二卷、《法因集》四卷、《广长庵疏志》一卷、《虎苑》二卷、《苦言》一卷、《谋野集》四卷、《题跋》一卷、《弈史》一卷”。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王较书穉登》:“穉登,字伯谷,先世江阴人,移居吴门……伯谷为人。通明开美,妙于书及篆隶,好交游,善结纳,谭论娓娓,移日分夜,听者靡靡忘倦。吴门自文待诏殁后,风雅之道,未有所归,伯谷振华启秀,嘘枯吹生,擅词翰之席者三十馀年。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蹐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伯谷少子留,字亦房,有隽才,将刻其全集,会病卒不果。曹能始携归闽中,未知已刊行否。余年及壮,伯谷犹健饭,数相闻而不往谒。昔王弇州自言,少时与文待诏周旋,而意殊不满,晚年为作传,可当一忏悔文。余当世而失伯谷,其悔有甚于弇州。录其诗,彷徨太息,不胜中郎虎贲之感,又恨无弇州之笔,补此阙陷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一四《王穉登》:“伯谷诗亦华整,第嫌肉胜于骨。至袁文荣所赏‘色借相公袍上紫’、‘书生薄命原同妾’等句,媚灶之词,近于卑田乞儿语矣。钱氏甄录太繁,手删其十九,而风骨始刻露。尝鼎一脔,未为不知味也。”《四库总目提要》卷一一四著录王穉登《吴郡丹青志》一卷,同卷又著录其《弈史》一卷,同书卷一四三又著录其吴社编一卷,全属子部类书籍。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卷一六选王穉登诗二十一首,引《野获编》云:“近年词客寥落,为王百谷岿然鲁灵光。其诗纤秀,为人所爱,亦间受讥弹。周公瑕与百谷俱以善书冠吴中,各不相下。王目周书为蚯蚓拖泥,周亦目王书为螳螂打拱,似亦微肖云。”又加按语云:“百谷才情妙绝,弇州《四十子诗》云:‘百谷命世才,兴文自绮岁。’赏叹逾恒,顾不录于五子之列,殊不可解。”庄一拂《明清散曲作家汇考》:“王穉登(1535一1612)字百谷,一字伯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作品:与张琦合选明代散套小令《吴骚集》,王氏散曲亦见此编。并著《南有堂诗集》《吴郡丹青志》《弈史》吴社编,有《王百谷全集》。作杂剧《相思谱》,传奇《全德记》《影袍记》。”


宋濂《潜溪集》刊于郑氏家塾。
十五日,刘基序陈镒所撰《午溪集》。
《午溪集》一卷。
于世而不必其多者也。
等处儒学提举刘基序。
全书》本,凡十卷。
进士曲阜孔旸编选,前进士青田刘基校正。
序称其学于外舅周衡〔之〕,炎序又称其学于翥。
不失风调。
应酬之作去其一二则纯矣。
基言为是。
基所欲去者,旸仍为存之乎?”刘基序称三百馀篇,旸序所称不过四百馀篇,则其去取。
亦仅在百馀之数,何来有九卷之多。
邵亨贞作《氐州第一•丙申初冬次钱素庵韵》词。
陈谦卒,年六十七。
郑允端卒,年三十。
初一,宋濂撰《龙门子凝道记》成。
十五日,杨维桢序宋濂所撰《潜溪后集》。
朱元璋克常州,继而取宁国等路及徽州、扬州、常熟等地。
李继本登进士第,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
十七日,吕思诚卒,年六十五。
程嗣祖集杜本诗为《清江碧嶂集》一卷,介蒋易为序。
张士诚请降,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帖睦迩承制令参知政事周伯琦等至平江抚谕,授张士诚太尉,张士德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
二十三日,以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余阙为淮南行省左丞。
初五,黄溍卒,年八十一。
黄溍弟子金涓,本姓刘,字德原(一作道原),义乌人。
初九,郑潜序黄镇成所撰《秋声集》。
徐寿辉将明玉珍据重庆路。
二十九日,欧阳玄卒,年七十五。
明兵取建德路,判官兼义兵万户吴讷败走,寻自刎死,年二十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