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黄裳(1529一1595)卒。

输入历史事件:

刘黄裳(1529一1595)卒。

公元1595年 正月
刘黄裳(1529一1595)卒。

李维《兵部郎中刘公墓志铭》:“隆庆丁卯(1567),余从先大夫游梁,则闻光州刘嵩阳先生,闳览博物君子也。是年,先生仲子举于乡,先大夫美其有父风。或云:恨不见伯子,殆难为弟矣。伯子者名黄裳,字玄子,人称为太景公者也。因急索公论著观之,奥衍弘深,震骇耳目。先大夫垢曰:‘吾儿不堪作刘君衙官,乃亦同上公车耶?’明年(1568)余幸登第而公不偶。又二十年为丙戌(1586),公始与余季弟成进士。又三年(1586)为司寇尚书郎。余幸入芝兰之室,缔缟苎之交。又六年(1595)公归,寻卒。又六年,余谪寿春,行部至颍,见公之子于其妇翁所,以志墓请。”“遗书如《元图符》《藏征馆》《司马》诸集,多见道之言,经世之略,匪直文章小技而已。汝颍多名士,待公而兴。给事汪若霖、治中贺世晏、咸宁令刘文焕,其翘然者也。公生嘉靖己丑十有二月二十有七日,卒万历乙未正月二十有八日,年六十有七。”其生平略见《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黄裳,字玄子,光州人。万历丙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员外郎。倭犯朝鲜,有兴复属国之师,以知兵见推择,赞画宋司马军事,迁郎中。兵罢,请告归里而卒。玄子之父,重庆守绘也。玄子七岁能操觚,摹右军书。十岁,寓长安,赋《京都》诸篇。父之友陈约之、唐应德皆摩其顶,以为奇童子。重庆公守郡时,奇铜梁张肖甫(张佳胤)之才,召致门下,令与玄子同学,谓:‘肖甫他日当建牙授钺,以功名为天子驰驱,吾儿庶几可挟毂乎?’嘉靖乙卯(1555),魁两河士,十上春官,始得第,年已六十矣。少从其父受天官军旅之学,谙晓诸边形势,为举子淹久,公车往来燕赵吴越,交通轻侠,结纳其豪杰,所至走马击剑,酾酒悲歌,以古豪杰竖立自负。肖甫起家县令,再定兵乱,开府渔阳,以大司马归老;而玄子为老书生自如,衰晚登第,东征之役,击倭平壤城下,追奔贯阵,引大黄射金甲酋,逾釜山岛而还。自谓可以建封侯之业,铜梁不足道也。会封贡议起,制府更易,中朝方内计,中考功法,虽有诏留用,卒无所成而罢。里居无聊,赋诗纵酒。一夕饮友人家,丙夜中寒而卒。玄子博学多闻,其为诗才气横溢,苦无裁制,亦重庆之余波也。有《藏征馆集》行世。”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千顷堂书目著录刘黄裳《藏征馆集》十五卷,《明史•艺文志》著录刘黄裳《元图符藏》二卷。《明诗纪事》庚签卷十五录刘黄裳诗九首,陈田按:“玄子诗,奇古伟岸,但多郁轖未宣。七律特有俊调。玄子赠弇州诗称:‘太仓王夫子,历下李先生。’备极推挹,故元美引之四十子之列。”


黎恂丁父忧回籍。
蒋因培因事戍军台。
方东树主粤东廉州海门书院。
宋翔凤、王嘉禄、戈载、朱绶等集会。
潘曾沂、梁章鉅、吴嵩梁等在京举宣南诗社。
李富孙馆姑苏,刻《周易异文释》六卷。
公元1821年。
莫与俦《青田山庐诗钞》定稿。
盛大士作《时疠行》、《运租行》、《筑堤行》、《淮关吏》等诗,述淮安事。
李兆洛纂集宋以来论海外书编为《海国集览》一卷。
张际亮删订庚辰至是年诗计七十三首。
冯登府编《清芬集》八卷成,见自序。
周之琦自编《金梁梦月词》二卷成。
钦善初定所著文稿,周郁滨为题词。
朱彬辑本土人诗为《白田风雅》二十四卷成。
钮树玉客平湖,作《白鹄山房集跋》。
陆继辂与薛玉堂于卢州合纂方苞以下桐城派诸家文为《七家文钞》。
张履初定所著诗为《静观斋诗》。
邱心如此际始编写《笔生花》弹词。
侯芝改订《再生缘》弹词成。
冯登府辑《清芬集》八卷、 《续曝书亭外集诗》一卷。
李兆洛在广东校刊张惠言《虞氏易礼》、《周易郑荀义》、《易义别录》、臧在东《孔子年表》诸书。
钱泳将所刻《孝经》、《论语》、《大学》、《中庸》共计一百二十八石从扬州移置苏州郡学,立于明伦堂后敬一亭。
左辅刊《念宛斋文》八卷、《书牍》五卷、《官书》八卷、祖姑母吴太恭人《青筠轩剩稿》一册。
姚文田《邃雅堂文集》十卷有本年刻本。
《韵鹤轩杂著》刊行。
戈载刻所编《词林正韵》四卷。
青浦明斋主人刻《红楼评梦》四卷,评《红楼梦》。
一枝山房刊行《青溪风雨录》二卷。
刊巾箱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