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于慎行《题忠顺夫人画像四首》作于今年或稍后。

输入历史事件:

于慎行《题忠顺夫人画像四首》作于今年或稍后。

公元1592年 本年
于慎行《题忠顺夫人画像四首》作于今年或稍后。

忠顺夫人,即所谓“三娘子”,俺答长女哑不害所生女。于慎行(1545—1607)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明诗纪事》庚签卷八录其《题忠顺夫人画像四首》,诗后引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云:“三娘子,俺答长女哑不害所生女也。生而骨貌清丽,资性颖异,善书番文,通达事务,盖虏中女品之绝代者。笄时,已受袄儿都司聘,俺答先通焉。未几生子,遂夺取之。俺答宠甚,事无巨细,咸听取裁。隆庆五年初,封忠顺夫人。万历壬午,俺答殂,长子兴克都隆合黄台吉袭封顺义王,复欲蒸三娘子而配之。三娘子嫌其貌陋,拒之,率众远遁。黄酋引部落追之。此时正当互市,逾期虏使不至,镇巡疑有背盟。后半月,三娘子已就黄酋,夷使忽来完市事,镇巡宰牲谢天焉。黄酋袭封仅四年,三娘子佐之,贡市惟谨。万历十四年,黄酋殂,长子扯力艮袭封,复蒸三娘子而配之。其宠幸无异二酋。十五年六月,扯力艮同三娘子拥众十余万骑入边,云有马八千匹,要朝廷用价买之即退。时值浃旬雨不止,边墙多圮,巡抚郑洛甚以为忧,惟好言谕虏使,且令人传语三娘子,无忘香火旧情。七月,虏卒听平,三娘子之力也。万历二十年,宣镇史、车二酋叛盟入犯。时边久无警,闻变错愕。抚台以领军常鹤貌伟才雄,举之使虏觇动静。常挺身入虏营,让虏王扯力艮与三娘子,极言中国嘉虏三世向化,岁颁丰赏,今二酋阻坏世好,大不利,今非俘二酋献阙下,必不能复徼太师恩矣。虏伟中军状貌,闻其言心动,即擒二酋,仍召熟夷以安独石。中军素善绘,因密图三娘子及受封三王各像,为图说以献于朝,故备得其详如此。”陈田按语云:“冯北海琦亦有《题三娘子画像》诗云:‘氍毹春暖琐芙蓉,争羡胡姬拜汉封。绕膝锦裥珠勒马,当胸宝袜绣盘龙。’‘塞北佳人亦自饶,白题胡舞为谁娇?青霜已尽边城草,一片梨花冷不销。’‘红妆一队阴山下,乱点驼酥醉朔野。塞外争传娘子军,边头不牧乌孙马。’又徐文长《边词》云:‘女郎那复取枭英,此是胡王女外甥。帐底琵琶推第一,更谁红颊倚芦笙?’‘老胡宠向一人多,窄袖银貂茜叵罗。递与辽东黄鹞子,侧将云鬓打天鹅。’‘汗血生驹撒手驰,况能妆态学南闺。帓将皂帕穿风去,爱缀银花绰雪飞。’‘姑姑花帽细银披,两靥腮梨洒练椎。个个菱花不离手,时时站马上胭脂。’”


刘秀称帝,建元建武,是为汉世祖光武帝。
刘秀定都洛阳。
汉光武帝迁还洛阳,载经牒秘书二千余两。
严光变姓名,隐身不见。
鲍永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冯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二人为更始帝守土,不肯降光武帝。
苏竟约六十五岁,拜代郡太守,至建武五年(29)止。
洼丹五十四岁,为博士。
郭宪约四+九岁,应征为博士。
夏恭约四+二岁,拜郎中,再迁太山都尉。
桓谭三十八岁,征为待诏,上书言事,失职,不用。
杜林为隗嚣治书。
郑兴为隗嚣祭酒。
崔篆举贤良,辞归不仕;客居荥阳,著书作赋。
包咸三十二岁,离东海,归乡里,以太守黄谠子为徒。
班彪二十三岁,自长安至梁州,依隗嚣为宾客;作《北征赋》。
杜抚约十八岁,师从薛汉。
隗嚣起兵天水,时人作《天水童谣》。
刘秀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
幽州牧朱浮于蓟为彭宠所攻,作《与彭宠书》。
光武帝遣邓隆救朱浮,为彭宠击败。
尹敏上疏陈《洪范》消灾之术,拜郎中,辟大司空府。
桓谭四十九岁,拜议郎、给事中,作《陈时政疏》;桓谭善琴,光武帝每宴则令其鼓之,宋弘谏,遂不令桓谭给事中。
冯衍约四十二岁,与田邑书,责其背约降刘秀。
朱浮约二十三岁,封舞阳侯。
苏竟在南阳,作《与刘龚书》《与邓仲况书》,使刘龚、邓仲况降刘秀。
朱浮见光武帝不亲征彭宠,乃上疏求救;光武帝诏报朱浮,令待彭宠内乱;朱浮兵败城降,仅以身免。
桓谭五十岁,或于此年始作《新论》。
冯衍约四十二岁,降光武帝,帝以其迟,黜而不用;其《诣邓禹笺》《说邓禹书》《与邓禹书》或作于此年。
崔篆著《周易林》;临终作《慰志赋》,卒(? —27?)。
王充生(27—91?)。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