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李贽批点《水浒传》。

输入历史事件:

李贽批点《水浒传》。

公元1592年 夏
李贽批点水浒传

此为文人批点长篇小说之始。袁中道《游居柿录》卷九:“袁无涯来,以新刻卓吾批点水浒传见遗。予病中草草视之。记万历壬辰夏中,李龙湖(李贽号龙湖)方居武昌朱邸,予往访之,正命僧常志抄写此书,逐字批点。常志者,乃赵瀔阳门下书史,后出家,礼无念为师。龙湖悦其善书,以为侍者,常称其有志,数加赞叹鼓舞之,使抄水浒传。每见龙湖称说水浒传诸人为豪杰,且以鲁智深为真修行,而笑不吃狗肉诸长老为迂腐,一一作实法会。初尚恂恂不觉,久之,与其侪伍有小忿,遂欲放火烧屋。龙湖闻之大骇,微数之,即叹曰:‘李老子不如五台山智真长老远矣。智真长老能容鲁智深,老子独不能容我乎?’时时欲学智深行径。龙湖性褊多嗔,见其如此,恨甚,乃令人麻城招杨凤里至右辖处,乞一邮符,押送之湖上。道中见邮卒牵马少迟,怒目大骂曰:‘汝有几颗头。’其可笑如此。后龙湖恶之甚,遂不能安于湖上,北走长安,竟流落不振以死。痴人前不得说梦,此其一征也。今偶见此书,诸处与昔无大异,稍有增加耳。大都此等书,是天地间一种闲花野草,即不可无,然过为尊荣,可以不必。往晤董太史思白,其说诸小说之佳者,思白曰:‘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予私识之。……《水浒》崇之则诲盗,此书诲淫,有名教之思者,何必务为新奇以惊愚而蠢俗乎!”李贽续焚书卷一《与焦弱侯》亦云:“水浒传批点得甚快活人。”李贽另有《忠义水浒传叙》。叙云: “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夫忠义何以归于水浒也?其故可知也。夫水浒之众何以一一皆忠义也?所以致之者可知也。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人,而使大力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耻乎?是犹以小力缚人,而使大力缚于人,其肯束手就缚而不辞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力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则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真足以服一百单八人者之心,故能结义梁山,为一百单八人之主。最后南征方腊,一百单八人者阵亡已过半矣,又智深坐化于六和,燕青涕泣而辞主,二童就计于混江。宋公明非不知也,以为见几明哲,不过小丈夫自完之计,决非忠于君义于友者所忍屑矣。是之谓宋公明也,是以谓之忠义也。传其可无作欤!传其可不读欤!故有国者不可以不读,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朝廷矣。兵部掌军国之枢,督府专阃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读也,苟一日而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为干城心腹之选矣。否则,不在朝廷,不在君侧,不在干城心腹,乌乎在?在水浒。此传之所为发愤矣。若夫好事者资其谈柄,用兵者藉其谋画,要以各见所长,乌睹所谓忠义者哉!”


宜黄腔在本年前后开始形成。
王廷刊刻薛蕙《西原遗书》。
俞宪编傅汝舟诗集《傅山人集》入《盛明百家诗》。
楼楷《通书捷径》成书。
陈以勤任讲读学士。
归子慕(1563—1606)生。
丁元荐(1563—1628)生。
孙承宗(1563—1638)生。
张翀为吴维岳(1514—1569)《天目山斋岁编》作序。
王世贞、王世懋往长兴访徐中行。
谢榛行年七十,孔天胤为作《寿谢四溟行年七十》诗。
蔡汝楠(1516—1565)以貌寝不为世宗所喜,由兵部侍郎出为南京工部侍郎。
礼部复南道御史官所陈两京乡试革弊事宜。
王稚登以射策北上,友人吴履谦刻其《晋陵集》以赠。
周思廉《学道记言》竣稿。
吴子孝(1496一1564)卒。
罗洪先(1504—1564)卒。
张凤翼与弟燕翼同举乡试,凤翼为解元。
皇甫濂(1508—1564)卒。
栗应麟饯送谢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
海瑞升户部主事。
蔡汝楠为陈霆《水南集》作序。
王世贞等聚会于虎丘寺,送张凤翼等北上会试。
吴㧑谦为王稚登《采真篇》作序。
王世懋(1536—1588)以诗见推于李攀龙、王世贞诸人。
徐献忠(1483—1559)《长谷集》由其门人董宜阳编定,松江府知府袁汝是与其乡士大夫醵金刊行。
茅坤请王宗沐序其《白华楼集》。
王稚登北游太学,得大学士袁炜青目。
耿定向典学南畿,作诗戏评焦竑、杨淳二人诗。
王世贞为戚继光《纪效新书》作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