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尹台(1506—1579)卒。

输入历史事件:

尹台(1506—1579)卒。

公元1579年 秋
尹台(1506—1579)卒。

胡直《宗伯尹洞山先生传》:“己卯秋感疾,既革无惰容,晨兴栉发,瞑目而薨,年七十有四。”“洞山先生尹氏,讳台,字崇基,吉永新人也。其取号以居左有石山空洞故,咸称洞山先生云。”嘉靖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南礼部尚书。”先生早极崇信紫阳,韪泰和罗文庄公,独至中年,因有寤于大学知本之旨,浸与邹、罗二公语合。晚年益以明学术为首务,读书至老不倦。为文概主六经,而体裁一准西京,盖自廷对已然。诗歌侪建安、天宝间。无辨四方,谒文者充户所。著诗文及《永新志》凡若干卷。暇则偕田畯野老谈笑,或乘笋舆掉小艇夷犹江畔,睹者不知故上卿也。”《明史•艺文志》著录尹台《洞麓堂稿》三十八卷。有邹元标序,署“万历丁未(1607)季夏月”。《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二五著录洞麓堂集十卷,提要曰:“明尹台撰。台字崇基,号旧山,永新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明诗综》称其有《洞山集》。此作洞麓堂集。考集首邹元标序,称《洞麓堂稿》大宗伯洞山尹公所撰。去公家里许,有奇洞,峰峦卓诡,遂以名堂,且名其稿。然则洞山其号,洞麓则其堂名,实一集也。台以护持杨继盛一事,为清议所归。集中如与罗念庵书,谓近世宗良知家者,心说沸扬,只缘金溪错认孟子 ‘先立乎其大者’一语。又极论即心即理之非,谓即实有所得,亦只此心灵觉之妙,盖非所见之理。释氏有见于心,无见于性。陆氏之学,大率类是。又谓程子之徒当时且有失传,如吕氏、游氏,浸入禅学。朱子没后,勉斋汉卿仅足自守,不再传尽失其旨。如何、王、金、许,皆潜畔师说,不止草庐一人。其攻击姚江之学甚力,亦可谓屹然不移。惟集中有《祭陆东湖文》一首,推其望重朝廷,功盛社稷云云。东湖,陆炳号也。炳名列明史佞幸传中,与台殊非气类。考史称炳岁入不赀,待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世宗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台之假借,或以是故欤?然君子论公义,不论私交,究不免为白璧之瑕也。集凡文六卷,诗四卷。元标序称其诗数百首,力推唐雅。制疏书序记铭状表数百篇,出入汉宋,阐绎名理,不屑绮语。虽乡曲之词,例皆溢美。今核其所作,尚不尽诬云。”乾隆《吉安府志•大臣》:“公读书至老不倦,为文体裁一准西京,诗歌侪建安、天宝间。”《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九录尹台诗十二首,陈田按:“尚书不附和武定、分宜。其官南都铨部,保全谭襄敏,直西苑撰青词,时有讽谏,大节可谓不阿。当时不以诗名,撷其佳作,雅质风藻,不愧名家。”


来访余,且惊且喜。
杜荀鹤游至宣州,遇兵乱,愤而赋《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诗,描述当地官府杀人抢夺之混乱局势。
僧处默本年前后隐居于庐山,罗隐有诗寄之。
方干仍在浙东隐居,《贼退后赠刘将军》诗约作于本年。
李山甫本年前曾客游太原,不得志,常为诗托讽,狂歌痛饮。
冯道(882—954)生。
欧阳澥(?—882)卒。
郑谷本年三十八岁,时在成都应进士试,有《锦浦》诗。
礼部侍郎夏侯潭知贡举。
崔昭纬以第一名中进士科状元。
刘崇谟(刘崇謩),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知贡举:礼部侍郎夏侯潭。
韦庄寓居洛阳,有《北原闲眺》、《中渡晚眺》等诗。
张曙本年才名籍甚,然时于蜀中落第,而崔昭纬则为本年状元,曙颇不平,遂赋《下第戏状元崔昭纬》诗。
郑谷在蜀落第,时心情愁怅,有诗抒怀。
且真。
唐廷任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检校二部尚书,出兵征讨黄巢。
罗隐约此时离润州幕往游扬州,时多有题咏游览之作。
韦庄在洛阳逢从长安逃难而来之秦妇,秦妇叙述长安被黄巢军占领后之情景,以及一路逃难之见闻,庄遂撰成名篇《秦妇吟》。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江南富民,悉以犯酒没家产,因以此诗讽之。
四月甲辰(《新唐书》作“丙午”)李克用收复京城。
崔致远仍在高骈淮南幕为都统巡官,代高骈撰《贺收复京城状》、《贺收复京阙表》。
黄巢离长安后东走,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兵败,降于巢,与之连兵。
罗隐与顾云相会于淮南高骈幕海风亭。
盖在此时前后。
黄巢与秦宗权合兵攻陈州,未能下,围之,时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兖等数十州,皆罹兵害。
司空图避乱于河中,撰有《解县新城碑》文。
朱温改名全忠,任宣武节度使。
章碣在常州,与友人登高赋《癸卯岁昆陵登高会中贻同志》诗以抒感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