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俞允文(1513—1579)卒。

输入历史事件:

俞允文(1513—1579)卒。

公元1579年 八月
俞允文(1513—1579)卒。

顾章志《明处士俞仲蔚先生行状》:“万历七年己卯八月四日,昆有隐君子俞仲蔚卒。……其生以正德八年癸酉六月十七日,距其卒,享年六十有七。”“按君姓俞氏,初名允执,更名允文,仲蔚其字也,世为昆山人。”年三十五,谢去诸生,以处士终。列广五子之首。“呜呼!国家悬爵禄以待天下士,岂不欲得贤者而用之?顾今所用士率以科目重,而应试者一失有司之程度,即往往弃去不惜,虽有长才异能,无以自效于世。若仲蔚者,以彼其才而竟沦落草莽,岂非以科目失之邪?”王世贞《俞仲蔚先生墓志铭》:“夫以仲蔚之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以托于著述也,夫岂为刺促以希一旦名?名就而实不衰,志行不稍削,乃真仲蔚哉!夫安得不布衣冠也?子与之与仲蔚通也以不佞,乃其相善殆甚矣。仲蔚于今诗不甚推于鳞,而其于古也,行不满郭有道,书不满怀素,识者疑之。虽然,是不为俶傥吊诡者哉!”《明史•艺文志》著录《俞允文诗文集》二十四卷、《名贤诗评》二十卷。程善定《刻俞仲蔚先生集后序》云:“乃收其全稿归,校梓于西野书屋。集凡廿四卷,王先生复序于首。其行状、志铭、传、表,咸附集后。先生人品之高,诗文之粹,则载在诸公文中,余何敢赘?第述其生平之与余交者如此。万历壬午(1582)春友人程善定书。”明史所著录或即此本。《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五著录《俞仲蔚集》亦为二十四卷。《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允文,字仲蔚,昆山人。年十五,为《马鞍山赋》,援据该博,长老皆推逊之。未及强,谢去诸生,读书汲古,年六十七而卒。仲蔚白皙,美丰神,秀眉目,腻颊飘须,病头风,暑月恒御毡袷,稍寒加以貂帽,客至隐几焚香,竟日无凡语。工于临池,正书规模欧阳,行笔出入襄阳,应酬挥洒,顷刻数十函,无凡笔。以善病不能远游,以故虽食贫而能保其志。王元美与仲蔚交最善,列诸广五子之首,称其五言古诗,气调殊不卑,所乏精思耳。歌行绝句,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又言其于今诗不满李于鳞,于书不满怀素,于古人不满郭有道,盖仲蔚之持论,不苟为同异如此。”《静志居诗话》卷十三:“七子之敎,五言必宗《河梁》建安。窃优孟之冠,学寿陵之步,求其合而愈离。当日二子,于五古极口仲蔚。然仲蔚殊少神解,余意尚在卢次楩下。二子之言,出一时之好,未为定论也。然仲蔚于归熙甫文名未盛之时,结契最先。又论诗不心服于鳞,亦有识之士。《捣衣诗》云:‘重关月色早凉分,夜夜砧声逐塞云。泪尽天南与天北,悲笳同是月中闻。’”《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五:“《明史•文苑传》附载王稚登传中。允文与王世贞善,故与卢柟李先芳吴维岳、区大任,世贞目为广五子。然允文论诗,乃深不满李攀龙。特才地差弱,终不能与之抗衡耳。大抵广五子中,柟最挺出。大任次之。先芳、维岳及允文又其次也。”《明诗纪事》己签卷四录俞允文诗十一首,陈田按:“仲蔚早弃诸生,名品既高,吐属隽雅。五字诗,吴中如皇甫昆季、王雅宜辈,皆以此擅长;仲蔚稍弱,亦堪把臂入林。”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二十七日,薛田序魏野《钜鹿东观集》。
《东观集》十卷,宋魏野撰。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中》、郑樵《通志•艺文略八》、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 《宋史•艺文志七》、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卷二、《四库提要》卷一五二、孙星衍《孙氏祠堂书目内编》、汪士钟《艺芸书舍宋本书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版本: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刊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清康熙二十五年翁栻手跋本、清鲍氏知不足斋钞本、清宣统三年赵诒琛刻峭帆楼丛书本。
刘攽(1023—1089)生。
王回(1023—1065)生。
王存(1023—1101)生。
刘庠(1023—1086)生。
本年重要作品:。
诗:寇准《海康西馆有怀》。
甲午(五日),诏:“礼部贡院、开封府、国子监及别头各增置点检试卷、封弥、巡铺、监门官有差。
十四日,以御史中丞刘筠权知贡举,知制诰宋绶、陈尧佐、龙图阁待制刘烨权同知贡举,合格奏名进士吴感已下二百人。
诏贡举如咸平二年故事,令礼部放榜,仍先具合格等第字号以闻。
辛亥(二十二日),知贡举刘筠等请差复考及详定官。
襄州上将作监致仕胡旦所撰《汉春秋》,上因问旦吏历及著书本末。
庚午(十二日),上谓王钦若曰:“久罢贡举,虑遗天下贤俊,宜令礼部贡院精加校试,将来放进士特增至二百人,诸科三百五十人。
戊子朔(一日),诏礼部:诸科举人不能对策者,未得退落。
壬寅(十五日),以卫尉寺丞陈执中为太子中允,同判歙州。
癸卯(十六日),王钦若等上《真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晏殊预修《真宗实录》成,迁礼部侍郎、知审官院。
十八日,礼部上合格进士姓名,诏翰林学士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冯元编排等第。
登进士第者:宋郊、叶清臣、郑戬、王洙、周中复、曾易占、胡宿、曾公亮、余靖、尹洙、宋祁、苏涣、张环、黄仲通、孙锡、余良肱、刁绎、吴感、谢伯初、王珏、王琥、王初、王稷、张沃、宋咸、李乔、黄孝先、杨佐、杨申、吕造、周珣、郭稹、苏仲昌、周尧卿、李廷评、翟翕、张先、江休复、高若讷、毛洵、代渊、周沆、蔡充、刘居正、曾斝等。
(夏)文庄守安州,宋莒公兄弟尚皆布衣,文庄亦异待。
自科场用赋取人,进士不复留意于诗,故绝无可称者。
壬子(二十八日),赐乡贡进士张环、太常寺太祝吕宗简进士及第,仍附春榜。
辛酉(四日),御史中丞刘筠为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筠引疾求补外故也。
七日,宴新及第进士于琼林苑,诏翰林、龙图阁直学士、直馆已上并赴。
庚辰(二十三日),以特奏名进士李道宗等四十三人、诸科王播等七十七入为将作监、主簿及诸州长史、文学、司士参军。
庚子(十五日),以宰臣王钦若为南郊大礼使,翰林学士承旨李维为礼仪使,翰林学士晏殊为仪仗使,权御史中丞薛奎为卤簿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