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范应期等进士及第。

输入历史事件:

范应期等进士及第。

公元1565年 三月
范应期等进士及第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三《科试考三》:“四十四年乙丑,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命御史李邦珍、鲍承荫、监试周弘祖、顾廷对场外搜检。诏申严怀挟传递之禁,犯者执送法司问罪,仍于礼部前枷号一月。已,邦珍等条上革弊四事:一,举人试卷,礼部印钤既完,送提调官收领。临期,举人入场,至大门内验票领,以防洗改脚色及彼此交换之弊。一,请留朝觐二司及府县官,临期督集所属举人,照依省份及府县次第挨次点验序进,以防冒替代笔之弊。一,请增军三百余名,严密搜检场外,仍选差参将官一员,带领官军昼夜巡逻,俟揭晓乃止,以防怀挟透漏之弊。诏皆允行。命吏部侍郎翰林院学士詹事府事高拱、翰林院侍读学士胡正蒙主试。初场进题,上以‘民之秉彝’为忌,问少师阶,欲究治拱等。阶解释之乃已。取中陈栋等四百人,廷试,赐范应期、李自华、陈栋及第。是岁读卷,工部尚书吏部侍郎事董份,亦用李春芳例也。份迁礼部,坐事为民,与学士袁炜以病,故登科录不载。”“是岁,进士陶大顺、子允淳同科,亦奇事也。”“改进士许国、陈懿德、戴洵、沈渊、周子义、严用和、韩楫、杨允中、吴学诗、李存文、王湘、沈鲤、张秩、高启愚、何洛文、陈思育、陈行健、林皆春、杨一桂、陈经邦、王嘉言、钟继英、李良臣、管大勋、成宪、王玺、王弘诲、麻永吉为庶吉士,命吏部侍郎翰林院学士高仪教习,仪迁官,礼部侍郎学士陈以勤代之。”弇山堂别集卷十七《输粟三元》: “嘉靖乙丑廷试第一人范应期,癸丑会试第一人曹大章,成化丙午顺天乡试第一人罗玘,皆以输粟入国子监者。大章廷试复第二人,而与应期宦皆不达。玘入翰林,以文行显,至大官。其后正德丙子(1516)为周光宙,嘉靖戊子(1528)为马一龙,辛卯(1531)为马从谦,庚子(1540)为沈绍庆,戊子(1588)为王衡,而皆中顺天,皆南直人。”万历野获编卷十六《嘉靖三丑状元》:“四十四年乙丑科,状元范应期,浙江乌程人。以祭酒罢官归。乃子不肖,牟利殖货,敛怨乡曲。巡按御史彭应参憎之,募民讦其过,里中奸豪因百端窘辱之,应期不能堪,遂自缢死。”王世贞《明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存斋徐公行状》(中): “新郑公(指高拱)之主乙丑会试也,上以进题字有所触不怿,以问公,公为剖析本义乃解。盖前是乙卯(1555)主应天试者,亦以文义有所触,赖公而解,人谓非公则逮谪如累岁故事矣。廷试当读卷,公令诸受卷者参伍其数,而分授读卷大臣,诸读卷大臣铨其可读者以授首臣,与众共之,第其甲乙而进之上,宿弊尽革。寻奉命选庶吉士,公具如廷试。既开馆,所颁条教至今以为式。”(弇州续稿卷一百三十七)


己丑,桓温作《上疏废殷浩》,帅师伐关中。
江逌免官,除中书郎。
王羲之书《殷废责事帖》《二十三日帖》。
王述为扬州刺史,作《下主簿教》。
慧远与弟慧持就释道安出家。
释道安于太行恒山立寺,宣扬佛法。
谢安与子弟论《毛诗》。
癸卯朔,九日辛亥,王羲之作《为会稽内史称疾去郡于父墓前自誓文》,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
道士许迈与王羲之为世外之交,作《遗王羲之书》。
王彪之为尚书右仆射。
谢尚迁尚书仆射、镇西将军,制钟石之乐。
鸠摩罗什还龟兹,后到沙勒国。
范泰生。
孙绰与谢安等泛海戏,作《赠谢安诗》。
桓温为征讨大都督,讨伐姚襄。
王羲之书《二日帖》。
谢尚作《大道曲》。
己亥,桓温击败姚襄,作《平洛表》。
孙盛封吴昌县侯,出补长沙太守。
王羲之书《六日帖》《桓公以至洛帖》和《虞义兴帖》。
王羲之有《远近清和帖》。
庚戌,王彪之上言疾疫之年,朝臣可入宫,作《上言开陵皇太后服》,范汪与之同议。
蔡谟作《谢拜光禄大夫疏》。
王胡之为西中郎将、司州刺史,未行而卒。
王羲之作《适太常帖》《司州帖》和《诸从帖》。
释道安还冀部,住受都寺。
谢尚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
前秦苻坚称大秦王,有《苻坚初童谣》《苻坚时新城谣》《苻坚时鱼羊谣》。
王羲之书《旦夕帖》《君顷帖》约在此时。
王彪之作《正纳皇后礼》《册立皇后何氏文》《上书论皇后拜讫上礼》《奏议陈留王废疾求立后》《婚不举乐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