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淮阳巡抚唐顺之(1507—1560)力疾巡海,至通州卒。

输入历史事件:

淮阳巡抚唐顺之(1507—1560)力疾巡海,至通州卒。

公元1560年 四月
淮阳巡抚唐顺之(1507—1560)力疾巡海,至通州卒。

李开先《荆川唐都御史传》:“顺之,字应德,号荆川。”武进人。“戊子(1528)乡试第六名,己丑(1529)会试第一名,廷试二甲第一名”,“试政吏部,选除兵部主事,未久,以僚长卢襄难处,因病告归。继丁母忧。”“服阕,改补吏部考功司主事”,十二年(1533)改翰林院编修,称病致仕,起为右春坊右司谏,上疏请朝东宫,夺职为民。起兵部郎中,视师浙直,超拜右佥都御史巡抚淮扬。“嘉靖庚申四月望后,得其起后第三书,……计其书乃三月念又八日,付封四月一日,发行即日,竟以蛊胀旧疾,卒于扬州舟中”,“生则正德丁卯十月初五日,至是年五十四。”“所著《荆川集》十二卷,所辑名贤策论及《左编》等数百卷,俱行于世。”李开先《荆川诗卷跋》:“荆川唐子,晚年诗似信口,有意味,有心思;书似信手,有骨力,有神气。……或者谓其窜入恶道,流为俗笔,其亦浅之乎知唐子者哉!”明诗评卷一:“弘、正间何、李辈出,海内学士大夫多师尊之。迨其习弊者,音响足听,意调少归,剽窃雷同,正变云扰,太史稍振之为初唐。即其宏丽该整,咳唾金璧,诚廊庙之羽仪,文章之瑚琏。然欲尽废二家之业,殆犹溺嗜海错而废八珍者也。归田以后,又见别纪。”又卷三:“此评其归田以后之诗也。评曰:太史近亦滥觞,互相标榜,所谓有狐白之裘,而反袭饰嫫母以为西子者也。如道思旧作,本可二三,仆故抑之,使世人罔掇其糟,毋日蚍蜉撼树也。”《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武进人。嘉靖己丑,会试第一人,授兵部武选主事,改吏部稽勋,调考功。嘉靖初更制,取外僚入翰林,改翰林院编修,称病乞归。永嘉恶其远己,票以原官致仕。皇太子立,简宫僚,起右春坊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上疏,请朝东宫,夺职为民。甲寅,倭寇躏东南,用赵文华荐,起职方郎中,巡视蓟镇,还视师浙直,又用胡宗宪荐,超拜佥都御史巡抚淮扬,力疾巡海,卒于广陵舟中。崇祯初追谥襄文。应德于学无所不窥,大则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小则弧矢勾股、壬奇禽乙、刺枪拳棍,莫不精心扣击,究极原委,以资其经济有用之学。晚而受知分宜严嵩),僇力行间,身当倭寇,转战淮海,受事未几,遂以身殉,可谓志士者也。正、嘉之间,为诗者踵何、李之后尘,剽窃云扰,应德与陈约之辈,一变为初唐,于时称其庄严宏丽,咳唾金璧。归田以后,意取辞达,王、李乘其后,互相评砭,吴人评其初务清华,后趋险怪,考其所撰,若出二辙,非通论也。为文始尊秦汉,颇仿空同,已而闻王道思之论,洒然大悟,尽改其少作。其语详载文集序中,不具列于此。”《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广右战功录》一卷、《右编》四十卷、《史纂左编》一百二十四卷、《两晋解疑》一卷、《诸儒语要》二十卷、武编十卷、《荆川稗编》一百二十卷、《荆川集》十二卷、《南北奉使集》二卷、《文编》六十四卷。《荆川集》提要曰:“顺之学问渊博,留心经济。自天文、地理、乐律、兵法以至勾股壬奇之术,无不精研,深欲以功名见于世。虽晚年再出,当御倭之任,不能大有所树立,其究也仍以文章传,然考索既深,议论具有根柢,终非井田封建之游谈。其文章法度,具见《文编》一书。所录上自秦汉以来,而大抵从唐宋门庭沿溯以入。故于秦、汉之文,不似李梦阳之割剥字句,描摹面貌。于唐宋之文,亦不似茅坤之比拟间架,掉弄机锋。在有明中叶,屹然为一大宗。至其末年遁而讲学,文格稍变。集中如《与王慎中书》云,近来将四十年前伎俩,头头放舍,四十年前见解,种种抹杀,始得见些影子云云。则薰蒸语录,与之俱化,分别观之可矣。”明诗别裁集卷七录唐顺之诗三首。《明诗纪事》戊签卷九录唐顺之诗八首,陈田按:“嘉靖初学初唐者,如薛君采、皇甫子安,七古诗便不能佳,无论余子。盖其调圆转流利,须择题而施。惟何大复《明月篇》最为杰出,以其才自度越寻常也。五律一体,人握隋珠,君采、子安兄弟、高苏门、袁永之、唐应德、陈约之辈,不可胜数。应德古文自是明一代大家。诗学初唐,律体自有佳篇。厥后谈兵讲学,不能复唱《渭城》,潦倒颓放。弇州、卧子之论具在,不必为之讳也。”


词: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戊子(十三日),尚书左丞、知兖州杜衍为太子少师致仕。
庆历末,杜祁公告老,退居南京,与太子宾客致仕王涣、光禄卿致仕毕世长、兵部郎中分司朱实、尚书郎致仕冯平为五老会,吟醉相欢,士大夫高之。
辛丑(二十六日),命权御史中丞高若讷同判太常寺,吕公绰管勾修郊庙祭器。
丙午朔(一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王琪责授信州团练副使,不签书州事。
己丑(十五日),诏御史中丞高若讷入侍经筵。
乙未(二十一日),工部侍郎、平章事贾昌朝罢为武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抚使,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吴育为给事中归班。
丁酉(二十三日),改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文彦博为参知政事,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高若讷为枢密副使。
壬寅(二十八日),降宰臣、工部侍郎陈执中为给事中,参知政事、给事中宋庠为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丁度为中书舍人。
庚戌(六日),京东转运使、监察御史包拯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
十日,尹洙卒,47岁。
著有:《尹师鲁集》二十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书判》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五代春秋》五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编年类》)、《象棋经》一卷(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杂艺术类》)。
唐贞元、元和之间,韩退之之主盟于文,而风雅最盛。
《河南集》二十七卷,宋尹洙撰。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中》、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四、《宋史•艺文志七》、毛庚《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卷二、《四库提要》卷一五二、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陆心源《硕宋楼藏书志》卷七三、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师鲁文笔警特,议论通达,似唐之杜牧之。
乙卯(十一日),陈执中、宋庠、丁度皆复所降官。
壬午(八日),以武昌节度使、知永兴军程琳为宣徽北院使、判延州、兼鄘延路经略使,仍为陕西安抚使。
辛亥(八日),命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张方平为南京鸿庆宫奉安三圣御容礼仪使。
庚午(二十七日),命参知政事丁度提举编修《唐书》。
曾巩侍父北上。
曾巩途经滁州,拜见欧阳修。
梅尧臣解许州签判任,返京师。
癸丑(十三日),知郓州韩琦徙成德军。
王安石再调知鄞县。
滕宗谅卒,57岁。
著有:《九华山新录》一卷(《宋史•艺文志三》)、《大唐统制》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八》)、《岳阳楼诗》二卷(《宋史•艺文志八》)。
曾肇(1047—1107)生。
毕仲游(1047—1121)生。
蔡京(1047—1126)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