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同榜进士有石星(1538—1599)、王世懋(1536一1588)等。

输入历史事件:

同榜进士有石星(1538—1599)、王世懋(1536一1588)等。

公元1559年 三月
同榜进士有石星(1538—1599)、王世懋(1536一1588)等。

王世懋为王世贞弟。去年举顺天乡试。今年举进士,试政兵部王世贞《亡弟中顺大夫太常寺少卿敬美行状》云:“弟生而秀颖,异凡儿,眉目如画。三岁即善操切其下,家人重足而立,父母绝怜爱之。稍长益务为宽厚,出就外傅读书,辄成诵,应对机警蜂出。八岁而不谷举于乡,弟五鼓披衣起坐,大司马公怪而问之,曰:‘吾有忧耳。’‘何忧?’曰:‘忧他日之后吾兄举也。’大司马公大悦,每为人说之。居四载,不谷守刑部郎燕中,而公由御史骤迁中丞,南北御圉倭寇无宁月,弟皆从,其忧虞艰险百端,独弟与太恭人共之。始弟甫十龄而病,损先天气,几成瘵,戢其身医药间。大司马公怜之,甚不欲强以占哗,任之而已。弟病小间,忽忽不自得,因取迩时程序经义诵而仿之,别成一篇置案头。大司马公见而心异焉。谓太恭人:‘几失此儿。’乃始教以属文,而延乡进士茂才先后授经塾中,非久辄辞去,曰:‘某不任师也。是能见鞭影而驰。’中间尝一归就州试,即冠诸弟子。大司马公念而促使去,不竟试,以学籍进补国子诸生,祭酒郭公盘试而奇之,擢置前列。乙卯当应顺天试,其文已藉藉人耳,而会有忌大司马公者,摘书题小误,独其文不入内棘。弟乃归侍公使院。公故以经术擅诸生名,晚而益精其业,为弟日切磋者三载。比再游太学,试屡第一,尤为祭酒敖公铣所称赏。遂试顺天,举乡书,然诵其程式文者,犹以为屈。而大司马公意尤惜之,欲伸之于南宫,课业益笃,弟所构《易》义,亦益精。明年登己未会试,当射策公车,其文与书皆工,受卷者欲上之大相所。故事:首甲必大相分读。而大相严时嫉大司马公甚,相客时与弥封者知其指,掣去之,遂得三甲,肄事兵部。弟驰谒大司马公于使院,泛澜久之。盖北兵方深入,公帅励将士,逐走塞外,而大相方媒公以纵敌弗击,虽坐仅镌二秩,而诸将校皆捕系论死。公谓弟曰:‘吾祸止镌秩耶?’弟叩首泣曰:‘未敢必也。’公谓弟:‘去从朝夕升散,吾得老田里,作编氓,足矣。’时方议拔进士庶吉士,人谓大司马公:‘以郎君才,诸进士中谁俪者?取之若承蜩耳。’公意为动。弟独曰:‘奈何作此念?非独慕止足也。人方鱼肉公不免,而欲变化风雨耶?’谢弗往。俄而御史之白简上矣。盖是时御史,受相严客郡中丞指,中丞受相严指,以是上而得天子怒,逮下狱,以失守论。”


姚铉(968—1020) 生。
钱易(968—1026) 生。
盛度(968—1041)生。
二十日,枢密直学士赵逢权知贡举,合格进士安德裕已下七人。
登进士第者:安德裕等。
戊辰(二十五日),诏中书舍人李昉,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分直学士院。
孙仅(969—1017)生。
壬寅朔(一日),诏礼部贡院阅进士、诸科十五举以上曾经终场者以名闻。
三日,知制诰扈蒙权知贡举,合格进士张拱已下八人。
登进士第者:张拱、司马浦等。
庚午(二日),翰林学士承旨、户部尚书、赠右仆射陶穀卒,68岁。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
著有:《陶穀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七》)。
崔立(970—1043)生。
张景(970—1018)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张咏《放盆池鱼赋》。
戊午(二十一日),命知制诰卢多逊等重修天下图经,其书讫不克成。
辛未(五日),王师至白田,南汉主素服出降。
二十四日,知制诰卢多逊权知贡举,合格进士刘寅已下十人。
上欲遣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欧阳炯祭南海。
丙子(十二日),诏御史中丞刘温叟、中书舍人李昉等重定《开元礼》,以国朝沿革制度附属之。
己卯(十七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以本官充翰林学士。
欧阳炯卒,76岁。
著有:《唐录备阙》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二》)。
尹拙卒,81岁。
著有:《五代周太祖实录》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二》)。
刘筠(971—1031)生。
三日,知制诰扈蒙权知贡举,合格进士安守亮已下十一人。
权知贡举扈蒙奏合格进士京兆安守亮等十一人,诸科十七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