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世贞、俞允文定交。

输入历史事件:

王世贞、俞允文定交。

公元1553年 本年
王世贞俞允文定交。

俞允文为明代著名布衣诗人。王世贞《俞仲蔚先生集序》:“余以嘉靖癸丑有维扬谳,而投俞先生诗,与定交。……或谓俞先生集,所酬赠多宦路显者。此事独余识之。盖余以诗定俞先生交,而所善吴兴徐子与来,子与于游道广,天下自是慕说俞先生,争欲得俞先生言。俞先生无所拒,然亦无援纳,既久而干旄之大夫有造俞先生者,俞先生无所拒,然亦无所报谢。俞先生少贫,所食恒半菽,至或并日炊,然一介无所取。晚节声转重,人或以谊饷者,亦不为饰词,然大不能至束帛,小或算器食而已。昔许玄度卧永兴南幽穴,而致四方诸侯之遗,人或以箕山人诮之,顾谓‘筐篚苞苴轻于天下之宝’为解。传奇者亦毋用是而废其栖逸,此何足轩轾俞先生哉!盖俞先生去诸生即为赞,赞高士如干人以寓其微指,而所操论独不喜郭林宗,以舍己而就天下之好、布衣而侵大司徒之秉亡当。要之,俞先生虽不竟自晦于隐遁,庶几能持衡者。故因程氏请及之,以俟传文苑隐逸者折衷焉。”顾章志《明处士俞仲蔚先生行状》:“今廷尉凤洲王公,隽才早贵,其学无所不窥,俯视一世,独折节友君。时有同志五人者,皆官于朝,以文章气节相砥砺,世号为六子,以拟建安诸贤,一时闻君名,皆争愿与之交。方伯长兴徐公中行,往来吴门,必迂驾就君,恋恋不忍去。于是君名日起,知君者不独在东南一隅矣。使者行部,及守土诸公与达官贵人之道昆者,往往礼君之庐,寄以布素之意。而君益以谦虚恬静自牧,终岁不一至公庭,有不可已者,仅于舟中一报谢而已。楚藩以修书聘,郡侯以修志聘,皆以疾辞不就。”王世贞《俞仲蔚先生墓志铭》:“吾故人徐君中行,首造庐定交。于是郡守王君道行、中丞张君佳胤继之,而学使者吴君遵与中丞君遂旌其庐曰‘高士’,曰‘真逸’。御史邵君、王君俱称诏赍束帛醪米。邵君移书欲得先生文以为式,而先生意澹如也。楚王以志楚聘,守李君以志吴聘,羔雁踵相接,而皆力辞之。独参政王君叔杲,以三吴水利造质,为成一编书而已。昆令之贤者曰王侯用章,与今程侯达右文而高先生行,每过辄谈笑移刻,然欲伺先生色以间,不得也。程侯叹曰:‘古所谓征君,真先生其人哉!’”俞允文(1513—1579),字仲蔚,昆山人。诸生。有《仲蔚集》二十四卷。王世贞今年升刑部郎中。正五品。


辛丑(二十二日),三馆秘阁上所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九百五十四卷。
赵令畤(1061—1034)生。
翁彦约(1061—1122)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欧阳修《廖氏文集序》、苏洵《上韩丞相书》、王安石《上时政疏》。
诗: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欧阳修《读书》、欧阳修《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欧阳修《寄题洛阳致政张少卿静居堂》、欧阳修《双井茶》、欧阳修《感二子》、欧阳修《鬼车》、苏洶《水官诗》、曾巩《集贤殿春燕呈诸同舍》、曾巩《上巳日瑞圣园锡燕呈诸同舍》、宋祁《嘉祐庚子秋七月予还台明年始对家圃春物作》、王安石《崇政殿详定幕次偶题》、王安石《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王安石《详定试卷二首》、王安石《崇政殿后春晴即事》、苏轼《次韵水官诗》、苏轼《风翔八观》、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辛丑除曰寄子瞻》。
乙卯(八日),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孙抃为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群牧制置使。
丙辰(九日),召右正言、知蔡州王陶赴谏院供职。
庚申(十三日),龙图阁直学士、左司郎中、兼侍讲钱象先为右谏议大夫、知蔡州。
辛酉(十四日),参知政事欧阳修提举三馆、秘阁写校书籍。
改命起居舍人、知制诰、兼侍讲司马光为天章阁待制。
己丑(十二日),夏国王谅祚上表求太宗御制诗草、隶书石本,欲建书阁宝藏之,且进马五十匹求《九经》、《唐史》、《册府元龟》及本朝正至朝贺仪。
杨畋卒,56岁。
著有:《新秦集》二十卷(王安石《新秦集序》)。
著录: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三四。
《新秦集》者,故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谏院虢略杨公之文。
丁未朔(一日),命起居舍人、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司马光仍知谏院。
庚午(二十四日),枢密副使、给事中包拯卒,64岁。
著有:《包拯奏议》十卷(《宋史•艺文志七》)。
此包孝肃公布衣时语,蔡廷彦得之吴唐卿以语晦翁,翁敬书之,俾刻于白鹿洞。
丁亥(十二日),秘阁上补写御览书籍。
(辽道宗清宁八年)是月,御清凉殿,放进士王鼎等九十三人。
甲子(十九日),右司谏、知虔州赵抃为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己卯(五日),立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宗实为皇子。
甲午(二十一日),知制诰王安石同勾当三班院。
二十九日,张昷之卒,78岁。
故天章阁待制、赠开府仪同三司张公,在仁宗朝既以功业隐然为名臣。
丙申(二十三日),幸龙图、天章阁,召辅臣、近侍、三司副使、台谏官、皇子、宗室、驸马都尉、主兵官观祖宗御书。
欧阳修编《集古录》一千卷,并为之序,请蔡襄书写。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