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欧阳德为薛应旂《方山文录》作题序。

输入历史事件:

欧阳德为薛应旂《方山文录》作题序。

公元1553年 九月
欧阳德为薛应旂《方山文录》作题序。

薛应旂八股文擅名一时,著述非其所长。题序云:“余因忆王玉溪尝谓吕泾野曰:李献吉真奇才也,一为歌行近体即如李、杜,一为古诗乐府即如曹、刘、阮、谢,一为赋记序书即如屈、宋、贾、马,其殆可传也已!径野曰:惜哉!向使其一为《定性》《订顽》即如程、张,一为大学中庸即如曾、思,不尤愈乎?仲常固习闻径野之说者也。今观所录文,触机感事,舒愫发情,皆训辞格论,未尝有意于文,而巽法抑扬,动中矩矱,殆阐《定性》《订顽》之精蕴,而优入《学》《庸》之堂室,反诸身心可验,质诸古今可稽,而措诸天下可行,盖非空言无物,徒以斗奇争胜,娱心志而悦耳目也。如是为文,文在兹矣。乃知仲常之道,固将垂之久远,而未可以方所限也,尚得与文人例论哉?仲常当自慰而益懋矣。嘉靖癸丑秋九月既望,泰和南野欧阳德崇一甫书于西内之直庐。”(方山先生文录卷首)薛应旂(1500一1570后),字仲常,武进人。嘉靖乙未(1535)进士,除慈溪知县,转南吏部主事,历浙江提学副使。有《方山集》薛应旂集序,今所知最早为崔铣《薛子诗稿题辞》(署“嘉靖庚子夏四月望,相台崔铣”);嗣后陆续有欧阳德《题方山文录》;马理《方山先生文录序》,署“嘉靖乙卯(1555)秋九月既望,三原马理伯循甫序”;赵时春《方山先生文录序》,署“嘉靖乙卯腊日平凉赵时春景仁甫撰”;刘仕《方山薛先生外录序》,署“嘉靖丙辰(1556)春二月朔,前进士尚书司寇郎,鄜南刘仕谨序”;黄佐《方山先生随寓录序》,署“嘉靖己未(1559)仲春既望,泰泉山人黄佐才伯甫撰”;何良俊《薛方山随寓录序》、向程《方山先生摘论题辞》作序年月未详。《静志居诗话》卷十二《薛应旂》:“方山以帖括擅长,既负时名,遂专著述。所续《通鉴》,孤陋寡闻,如王偁李焘、杨仲良、徐梦莘、刘时举、彭百川、李心传叶绍翁陈均、徐自明,诸家之书,多未寓目。并辽、金二史,亦削而不书。惟道学宗派特详尔。《宪章录》一编,似未睹实录而成者。若浙江通志,简略太甚,俾后之欲知前事者,漫无考稽。文献不足征,是谁之过与?昔刘仲原父谓:‘可惜欧九不读书。’览方山遗编,颇同此恨。诗其余艺,不必论也。”《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四著录薛应旂《方山文录》二十二卷,提要曰:“其学初出于邵宝,后从泰和欧阳德。德,姚江派也。又从高陵吕柟。柟,河东派也。故所见出入朱、陆之间。然先入为主,宗良知者居多。集中论学之语,互有醇疵,盖由于此。至其《识势论》中称‘党锢兴而汉社屋,玄谈盛而晋室倾,清流浊而唐祚移,学禁作而宋舟覆。其初文雅雍容,议论标致,不过起于一二人之猎胜。而其究乃致怨恶沸腾于寰中,干戈相寻于海内,而溃败不可收拾’云云。若于七八十年之前预见讲学之亡明者,则笃论也。其文章当李、何崛起之时,独毅然不变于风气。然应旂以时文擅长,古文特自抒胸臆,惟意所如。故往往轻快有余,少停蓄深厚之意。如十五卷《费文通传》,称‘公生成化癸卯三月十四日,距卒六十有六年。初娶娄氏,以产卒。继娶金溪吴都御史女,复卒。俱赠夫人。五子,长某,次某’云云。此志状之文,非传之体,于文格亦多未合。所谓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者欤?所作史论,如汉武帝、苏轼诸篇,特为平允。而汉文帝论中称贾生不死,文帝终必用之。贾谊论中又称文帝终不能用之。取快笔端,自相矛盾,亦不可尽据为典要也。”


乙丑,中宗观泼寒胡戏。
壬寅,武则天(624—705)卒,年八十二。
……太后尝召文学之士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令撰《玄览》及《古今内范》各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政范》各三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列女传》各二十卷,《内范要略》、《乐书要录》各十卷,《百僚新诫》、《兆人本业》各五卷,《臣轨》两卷,《垂拱格》四卷,并文集一百二十卷,藏于秘阁。
富嘉谟、吴少微由晋阳尉入为左、右台监察御史。
沈佺期抵达驩州,有诗作。
进士行三场试,榜中常列诗赋题目。
苏颋在考功员外郎任,知贡举,六十一人进士及第,重试,权徹等十二人及第。
许景先以献《大像阁赋》擢拜左拾遗。
李白居蜀中,始受学。
民间有歌谣预言突厥将为害中土百姓。
戊戌,李峤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杜审言在峰州,赋诗怀归。
慧范、叶静能等僧道方术之士并加官进爵。
神秀卒,张说等为撰碑文。
富嘉谟(?—706)卒,吴少微(?—706)作诗哭之,寻亦病卒。
沈佺期在驩州,赋诗怀归。
吕元泰上疏谏作《苏莫遮》之戏。
苏味道(649—706)卒,年五十八。
九日,《则天实录》及则天文集修成奏上。
宋之问在泷州贬所,赋诗挽武则天,后遇赦北归,途中有诗作。
张柬之(625—706)卒,年八十二。
崔玄玮(638—706)卒,年六十九。
桓彦范(653—706)卒,年五十四。
禁乐师教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崔融(653—706)卒,年五十四。
胶庠礼乐资。
魏元忠还乡,苏颋、张说并赋诗与之唱和。
沈佺期在驩州,移住山间水亭,有诗作。
宋之问归至洛阳,在鸿胪主簿任,作《请留驾表》。
韦承庆(640—706)卒,年六十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