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天民(1486一1541)卒。

输入历史事件:

刘天民(1486一1541)卒。

公元1541年 十月
刘天民(1486一1541)卒。

李开先《四川按察司副使前吏部文选司郎中函山刘先生墓志铭》:“函山刘先生者,讳天民,字希尹,济之历城人。城南二十里,有函山,因以为号焉。”正德甲戌(1514)进士,除户部主事,谏南巡受笞阙下。改吏部,谏大礼,又受笞。历文选郎中,调知寿州,累迁河南按察副使,改四川,以计典罢。”先生生于成化丙午夏四月二十七日亥时,卒于嘉靖辛丑冬十月十一日辰时。”“诗文书翰,为当世所推尚。晚年为词曲,杂俗兼雅,歌者便之。盖虽假金元之音以洩不平,亦可见才之优赡,无往不宜也。自少以至投老,有风调,善谈吐,庶几乎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者。黄方伯海亭尝谓余曰:‘同一事也,他人言之或无意味,但自函山口出,人无不倾听者矣。’饮酒多而不废事,次日亦不病酒。每对客自矜,曰:‘人谓解酲不可去酒,酲之病状,吾平生未知,非饮中一福人耶?’所著有《愧庵集》《刺寿稿》《游蜀吟》《南行稿》《草虫吟》《田间集》,并前所云《禹贡》《洪范》二解。”《明史•艺文志》著录刘天民《洪范辨疑》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集部别集类存目三著录刘天民《函山集》十卷,提要曰:“所著本有《虫吟草间集》《刺寿稿》《游蜀稿》《田间集》诸目。其孙亮采汇而刻之,共为此集云。”《静志居诗话》卷十《刘天民》:“函山谏草两陈,再笞阙下。其调知寿州也,故事:京官外滴,出都时以眼纱自蔽。过部门,选人拥其马不得前。函山掷纱于地,曰:‘吾无愧于官,俾汝辈见吾面目可耳。’蔡鹤江送以诗云:‘元祐党人沧海外,贞元朝士晓星前。’王耕原送以诗云:‘君不见盘中紫脂蟹,畴昔横行今安在?又不见坐上虎皮裀,当日负嵎思杀人。世间反复那可数,鄙夫何事用心苦。’盖以刺谗人也。晚又以计吏罢,愤懑不平,恒逃于词曲,有云:‘把俺这没嫂嫂的陈平,也串下一个招。’李中麓每称之。”《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函山集》,提要云:“朱彝尊诗话称天民晚以计吏罢,愤懑不平,恒逃于词曲。而顾璘序则称其内境春融,神游太古,无芥蒂于得失。今观其集中,如《拟宫词》五十首、《古别离》《宿楚相祠》等作,尚可谓怨而不怒者。特其摹仿太多,不能卓然自成一家耳。”《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二录刘天民诗六首,陈田按:“希尹以直谏名,亦留心风雅,不尽合辙。渔洋谓古选在华泉之上,亦乡曲之言耳。”


伯为之序,文彩华缛。
张鷟为人所陷,当死,鷟及其子上表陈情,又经李日知等营救,得减死流岭南。
王维年二十一,作《燕支行》诗。
魏知古(647—715)卒,年六十九。
玄宗谓苏颋与李父可比前朝李峤、苏味道。
孙逖在山阴尉任,游览越州名胜并赋诗纪之。
张说由相州刺史转岳州刺史。
李日知卒,张九龄为作挽诗。
张说在岳州刺史任,宴集僚佐,送人入朝,皆有诗作。
孙逖在山阴尉任,作游览诗多首。
玄宗召马怀素、褚无量更日入内侍读,又命二人整理内库旧书。
玄宗幸凤泉温汤,苏颋扈从,途中与崔泰之唱和,又赋诗呈李父、马怀素。
崔黄门马常侍》诗,当本年扈从凤泉温汤经鄠、杜间时所作。
张九龄与卢怀慎有诗唱和。
沈佺期任太子少詹事。
李邕由江州别驾迁户部郎中。
李白年十五,学剑学仙,观奇书,作诗赋,已有所成。
李华(715—766)生。
张九龄等扈从玄宗至骊山温汤,与姚崇赋诗唱和。
皆在冬日,故系诸诗于本年。
李父(657—716)卒,年六十,临卒曾作《扈从诗》,卒后其诗文与兄尚一、尚贞合编为《李氏花萼集》,苏颋等名公为其撰《神道碑》、挽诗等。
张说在岳州,与赵冬曦、王琚等唱和,时冬曦以事由监察御史贬岳州。
张说在岳州观竞渡,赋诗;又与赵冬曦等唱和。
张九龄与崔泰之有诗唱和。
孟浩然游岳阳,赋诗献张说。
张说与赵冬曦、尹懋等赋诗唱和。
张九龄以上书言事忤时宰,拂衣告归,途中有诗作。
十四日,刘知几、吴兢撰《睿宗实录》等书成,姚崇奏请赏赐。
张说与赵冬曦等赋诗唱和。
亦风景之多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