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祝允明(1460一1527)卒。

输入历史事件:

祝允明(1460一1527)卒。

公元1526年 十二月
祝允明(1460一1527)卒。

(卒年据公历标注)陆粲《祝先生墓志铭》:“先生殁以嘉靖丙戌冬十有二月十七日。”“春秋六十有七。”“先生讳允明,字希哲,苏之长洲人也。……岁壬子举于乡。……自是连试礼部不第。当道奇其才,会修史,将名荐之弗果。初仕兴宁令……稍迁通判天府,亡何乞归。又五年卒。”参见艺苑卮言卷六、《列朝诗集小传》丙集、明史文苑传等。俞宪《盛明百家诗•祝枝山集》云:“祝枝山诗赋。研缀古雅,构运沉郁,时有新声,终称逸调。大致学力所到,而得于天者尤多,亦似其草书也。”《静志居诗话》卷九《祝允明》:“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弘治壬子举人,除兴宁知县,迁天府通判。有《祝氏集略》,又有《金缕》《醉红》《窥帘》《畅哉》《掷果》《拂弦》《玉期》等集。六如居士画,枝指生书,允称绝品。至于诗,逊昌谷三十筹。然如‘莫食汨罗鱼,肠中有灵均’,‘小山侵竹尾,细水护松根’,‘麦响家家碓,茶提处处筐’,‘人家低似岸,湖水远于天’,置之《叹叹集》中,正自难辨。”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一云:“明文士如桑悦祝允明,皆肆口横议,略无忌惮。悦对丘文庄言,举天下文章,惟悦,其次祝允明。世但嗤其妄人耳。允明作《罪知录》,历诋韩、欧、苏、曾六家之文,深文周内,不遗余力。谓韩伤易而近儇,形粗而情霸,其气轻,其口夸,其发疏躁;欧阳如人毕生持丧,终身不被衮绣;东坡更作儇浮,的为利口,哗犷之气,肆溢舌表,使人奔迸狂颠而不息;曾、王既脱衣裳,并除爪发,譬之兽啮腊骨;至于老泉、颖滨、秦、黄、晃、张,则谓不足尽及;惟柳如冕裳佩玉,犹先王之法服。乃其大旨,则在主六代之比偶故实,吁,亦鄙而倍矣。论唐诗人,则尊太白为冠,而力斥子美,谓其以村野为苍古,椎鲁为典雅,粗犷为豪雄,而总评之曰外道,李则《凤凰台》一篇亦推绝唱。狂悖至于如此,醉人骂坐,令人掩耳不欲闻。论诗余则专祖太白、飞卿,稍许欧、晏、周、柳,以为缀旒,谓东坡木强疏脱,少游、鲁直特市廛小家之子。略举大端如右,所谓无忌惮者,不足置辨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祝允明《苏材小纂》六卷、《祝子罪知》七卷、《浮物》一卷、《读书笔记》一卷、野记四卷、志怪录五卷、怀星堂集三十卷。《祝子罪知》提要曰:“是编乃论古之言。其举例有五,曰举,曰刺,曰说,曰演,曰系。举曰是是,刺曰非非,说曰原是非之故,演曰布反复之情,系曰述古作以证斯


贺铸于初九日抵江夏宝泉监官舍.作《题宝泉官舍壁诗序》。
辽徙乌古敌烈部于乌纳水,以扼北边要冲。
苏轼重九作诗。
学校举子之文,其弊自龚原始。
高丽遣使贡于辽。
夏国攻打宋边境。
贺铸作《怀寄周元翁(敦颐)十首》,自述病由。
秦观南迁桂阳,过江夏,贺铸隔江不及见,以诗《寄别秦观少游》寄秦观。
秦观在贬谪郴州途中夜泊湘江,作词《临江仙》。
还有《阮郎归》词:“潇湘门外水平铺。
还有《如梦令》词:“遥夜沉沉如水。
章惇上重修《神宗实录》。
苏轼咏梅悼朝云,为赋《西江月》词。
贺铸在江夏编所作诗为九卷,名曰《庆湖遗老诗集前集》,并撰《自序》。
夏献宋俘于辽。
蔡京上新修《太学敕令式》。
二十五日,苏轼作诗和陶。
除夕,秦观在郴州,作《阮郎归》。
阿骨打有大志。
女真人获得铁器,完颜部悄然兴起。
陈师道本年作诗有《次韵无歝雪后二首》、《赠魏衍三首》、《赠寇国宝三首》、《次韵春怀》、《河上》、《题柱二首并序》、《蝇虎》、《陶朱公庙》、《次韵晁无歝夏雨》、《寄无歝》、《次韵别张芸叟(舜民)》、《宿深明阁二首》、《东山谒外大夫墓》、《次韵晁无歝冬夜见寄》、《寒夜有怀晁无歝》、《除夜》。
同卷,《题柱二首并序》,序云:“永安驿廊冻柱有女子题诗云:‘无人解妾心,日夜长如醉。
同卷,《东山谒外大夫墓》:“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槃襲盖世翁。
同卷,《次韵晁无歝东夜见寄》:“寒窗冷夜欲生尘,短枕长衾却自亲。
秦观四十八岁。
王安礼(1035—1096)卒。
李格非本年为著作郎。
宋朝颁布内外学制。
宋夏发生冲突。
宋朝规定降人子孙不得本州居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